郯庐断裂带是我国大陆东部重要的活动断裂带,前人从不同角度对其活动规模、活动性质、构造演化、深部特征等进行了研究(方仲景等,1986;Yin et al,1993;朱光等,2002;姚大全等,2004;潘桂棠等,2009;姜文亮等,2011;王鑫等,2015a、2015b)。郯庐断裂带明光-庐江段属于郯庐断裂带南段,由4条主干断裂组成(图 1),由西向东分别为乌云山-合肥断裂(F1)、桑涧子-广寒桥断裂(F2)、池河-西山驿断裂(F3)及藕塘-清水涧断裂(F4),其中,西支2条断裂(F1与F2)平行展布,定远以南主要呈隐伏状;东支2条断裂(F3与F4)发育较好,基岩露头中断续见断裂剖面(安徽省地质矿产局,1987;汤加富等,2003)。总体上,郯庐断裂带明光-庐江段构造地貌特征呈现东强西弱、北强南弱的特点,但第四纪以来断裂活动整体相对较弱;地震活动以中小震为主,历史记载发生过的最大震级地震为1868年定远5½级地震。
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该技术已成为活动断层调查的重要技术手段。由遥感影像可宏观地判读活动断层的几何形态及地貌特征,从而分析其构造样式及位错参数(江娃利,1991;何宏林,2011);也可判读大震后的地表破裂带展布,以指导野外调查、探槽开挖地点的选取等工作(Guo et al,2011;郭慧等,2016),从而进一步揭示其发震构造。
目前,已有诸多研究者利用重力、航磁、电法、人工地震等地球物理学技术开展郯庐断裂带明光-庐江段深部构造的相关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结果(李云平等,2006;李春峰等,2009;霍光辉等,2009;张交东等,2010;王鑫等,2016)。相比而言,有关郯庐断裂带明光-庐江段的构造地貌及浅部特征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因此,本文在“合肥市地震活断层探测及地震危险性分析”项目的基础上,选择郯庐断裂带明光-庐江段,采用遥感解译方法与流程(江娃利,1991;何宏林,2011;张景发等,2016),并结合现场地质调查,获得了该段构造地貌及地表几何分布,以期为该区域的地震危险性评价提供依据。
1 数据本文收集了搭载在美国Landsat-7卫星上的ETM+(Enhanced Thematic Mapper Plus)数据,其包含30m分辨率的多光谱波段及15m分辨率的全色波段,此外,还收集了分辨率达1.8m的美国锁眼侦查系列卫星(Keyhole,简称KH)中的KH-4数据,对所获取的数据进行了配准、镶嵌、融合、增强等处理(表 1)。对ETM+数据进行了4/5/3假彩色合成,并与全色波段完成融合,融合后的影像数据既保留了多光谱的彩色信息,又提高了空间分辨率。KH-4数据为全色波段的黑白影像,没有彩色波段信息。
对郯庐断裂带明光-庐江段4条主干断裂进行由北向南、由西向东的遥感构造地貌信息提取。
2.1 乌云山-合肥断裂乌云山-合肥断裂为郯庐断裂带明光-庐江段的西界断裂。据《安徽省区域地质志》记载(安徽省地质矿产局,1987),该断裂自五河县向南,经合肥市、舒城县,消失在大别山区的七里河一带,长约350km,倾向SEE,倾角70O~80O,主要发育在五河群中,沿线地层揉皱、岩石破碎并糜棱岩化。
遥感影像上,断裂北段出露较好,南段呈隐伏状。在断裂北段的大巩山附近,断层线性特征清晰且两侧色调差异显著,基岩裸露区为大巩山地垒,含水性较差,表现为深色调,而西侧的沉降区含水性较高,表现为浅色调,断层控制着大巩山地垒的西边缘,沿色调聚变带展布,沿线形成串珠状湖泊(图 2(a));向南延伸至永安集一带,该断裂沿丘陵山体南缘出现陡坎、弧形构造等(图 2(b));继续向南至众兴水库附近,水库北段断层形成山体沟谷,NNE向展布截断丘陵山脊,而众兴水库受断裂影响形成“V”字型(图 2(c))。
红线或红色箭头指示断层通过处;虚线框为现场地质调查范围 |
桑涧子-广寒桥断裂总体走向约20°,为西倾的压性断裂,自苏皖交界处天井湖起,向南经五河县朱顶、嘉山县石门山、定远县桑涧子至舒城县三河镇一线,延伸约140km,断裂西侧为五河群,东侧为白垩系(安徽省地质矿产局,1987)。
图 3为桑涧子-广寒桥断裂遥感影像,由图 3可见,在嘉山县东大巩山附近,断裂形成断层陡崖地貌,陡崖高差可达数十米,线性特征清晰,断层沿线西为大巩山山脉,呈深绿色调,东侧为山前丘陵,呈浅黄色调,色调差异明显,断层陡崖处发育系列断塞塘,呈线性串珠状分布(图 3(a));向南延伸至蒋庄一带,该断裂延续北侧大巩山地区西高东低的地貌特点,可见断层崖构造现象(图 3(b)),断裂沿陡崖处NNE向断续展布;南延至小胡-王城地区,出现NNE向线性陡坎地貌(图 3(c))。
红线或红色箭头指示断层通过处;虚线框为现场地质调查范围 |
池河-西山驿断裂北起嘉山,南至藕塘附近,经定远县池河、肥东县西山驿,进而伸展到大别山东南麓的桐城至太湖一线,延伸约220km,走向NNE(安徽省地质矿产局,1987)。
图 4为池河-西山驿断裂遥感影像,由图 4可见,该断裂在郯庐断裂带4支主干断裂中遥感影像特征最为明显,研究区中北段沿丘陵残山边缘分布,南段沿大别山东南麓展布,断裂线性特征明显。嘉山县城北侧,KH卫星影像中见线性影像(图 4(a)),断层沿线地势低洼,两侧地势较高,形成地形凹槽带;南延至祠堂蒋附近,见线性陡坎,呈现西高东低的地貌特征,断裂沿陡坎处分布(图 4(b));在横山集至池河镇一带,KH影像中浅色调为河床沉降区,深色调为丘陵山体,断裂控制池河流域,池河东岸发育断层陡坎,色调差异明显(图 4(c)),而南延至永宁集一带,断层沿丘陵洼地过渡带分布(图 4(d));向南至巢湖北岸的桴槎山系,断裂沿山麓地带展布,形成刀砍般的断层崖地貌(图 4(e))。
(a)嘉山北侧KH-4影像;(b)祠堂蒋附近KH-4影像;(c)池河镇地区KH-4影像;(d)永宁集KH-4影像;(e)桴槎山系KH-4影像。红线或红色箭头指示断层通过处;虚线框为现场地质调查范围 |
藕塘-清水涧断裂为郯庐断裂带东支主干断裂,沿大横山经仁和集、藕塘至章广镇西,过巢湖、庐江,潜伏在潜山盆地之下,直抵宿松一线,向SW延伸,总体走向约20°,为东倾的压性断裂(安徽省地质矿产局,1987)。
图 5为藕塘-清水涧断裂遥感影像,由图 5可见,在藕塘镇东侧的朗峰水库泄洪道,断裂出露,形成西高东低的线性陡坎地貌(图 5(a));南延至小武庄,出现NNW向线性陡坎,陡坎平直,地势西高东低,西侧为山体,东侧为平原,走向与主干断裂不一致,推测为次级断裂(图 5(b));南延至三户冯附近,KH影像中断裂沿线可见线性特征,切断小型丘陵地貌,NNE向展布(图 5(c));巢湖北岸发育的桴槎山系,断裂沿其山体东缘分布,与池河-西山驿断裂共同夹持着残山两侧(图 5(d))。
(a)朗峰水库泄洪道KH-4影像;(b)小武庄KH-4影像;(c)三户冯KH-4影像;(d)桴槎山系DEM。红线或红色箭头指示断层通过处;虚线框为现场地质调查范围 |
针对郯庐断裂带明光-庐江段的4条主干断裂,分别选择了4处典型解译地段进行现场地质调查,以验证遥感解译工作的可靠性。
(1) 调查点1(图 2(a)中虚线框)
调查点1考察乌云山-合肥断裂,该点位于凤阳县马厂北采石场,断裂带通过处见4条(f1、f2、f3、f4)近平行的断层切割元古代石英片岩,断层破碎带宽约12m,其中,沿f4形成10~30mm厚的棕红、灰白色断层泥,4条断层性质均为正断层(图 6)。
(2) 调查点2(图 3(a)中虚线框)
调查点2考察桑涧子-广寒桥断裂,该点位于石门口水库左坝肩,断裂带通过处见7条断层构成宽约35m的断层带。从西向东,f1、f2和f3分别构成元古代石英岩与燕山期花岗岩之间的界线,f4和f5位于元古代石英岩内部,f6则构成石英岩与白垩纪砂砾岩之间的界线,f7位于白垩纪砂砾岩内部。沿f1、f4、f5、f6和f7分别形成宽度不等的断层破碎带。剖面中除f1、f5显示逆断层性质外,其余皆显示正断层。沿f6和f7的最新断面,近水平擦痕发育,反映断裂的最新活动性质为走滑正断层。剖面中f6是分割元古界与白垩系的主要断层,也是最新活动的断层,除水平擦痕发育外,沿断面还形成厚约10mm的棕红色断层泥,手感柔软且无杂质(图 7)。
(3) 调查点3(图 4(e)中虚线框)
调查点3考察池河-西山驿断裂,该点位于肥东县包公镇龙山村附近,断裂带通过处见6条断层切割元古代斜长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断层性质为逆断层,沿各断面形成宽20~150cm的断层破碎带,破碎带之间的斜长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也有强烈的变形和褶曲,整个断层带宽约20m(图 8)。
(4) 调查点4(图 5(d)中虚线框)
调查点4考察藕塘-清水涧断裂。该点位于肥东县小岘山南,断裂带通过处见2条断层切割元古代黑灰色片麻岩、片岩,f1为逆断层,沿断层有10cm的石英脉贯入,断层上盘的片麻岩、片岩褶曲明显;f2为正断层。f1与f2之间为宽1.3~3.0m的断层破碎带(图 9)。
通过对郯庐断裂带明光-庐江段采用多源遥感数据解译,以及在典型解译段落开展的现场地质调查工作,对断裂带本段落的浅部构造特征有了以下认识:① 郯庐断裂带明光-庐江段的4条主干断裂在遥感影像中均有表现,4条断裂得到了充分的遥感解译,并给予了野外实地考察验证;② 西支2条断裂北段线性特征明显,断层沿线发育串珠状湖泊、断塞塘、线性陡坎、弧形构造等构造地貌,而南段多呈隐伏状,遥感影像特征不明显;③ 东支2条断裂在明光-庐江段全段影像线性特征均明显,断层通过处地形凹槽带、线性陡坎、刀砍状断层崖地貌极为发育;④ 通过现场地质调查发现,在遥感解译断裂通过处断层破碎带均较为发育,有的宽达几十米,且断层性质变化明显,拉伸、逆冲活动交加,反映出郯庐断裂带明光-庐江段的多期多次复杂活动特征。
致谢: 本研究得到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宋方敏研究员、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王鑫助理研究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安徽省地质矿产局. 1987, 安徽省区域地质志. 北京: 地质出版社. |
方仲景, 丁梦林, 向宏发, 等. 1986, 郯庐断裂带的基本特征. 科学通报(1): 52–55. |
郭慧, 江娃利, 谢新生. 2016, 1976年唐山MS7.8地震乐亭-滦南地区NW向地裂缝带赵滩点位调查. 地震学报, 38(4): 644–655. DOI:10.11939/jass.2016.04.010 |
何宏林. 2011, 活动断层填图中的航片解译问题. 地震地质, 33(4): 939–950. |
霍光辉, 王海芹, 王仁祥, 等. 2009,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重磁特征与深部构造. 山东国土资源, 25(8): 9–13. |
江娃利. 1991, 航空像片在活断层研究中的应用. 地震地质, 13(4): 323–331. |
姜文亮, 张景发, 陈丁, 等. 2011, 利用遥感, 重力多源信息研究郯-庐断裂带苏-鲁段构造特征. 地球学报, 32(2): 143–153. |
李春峰, 陈冰, 周祖翼. 2009, 中国东部及邻近海域磁异常数据所揭示的深部构造. 中国科学:D辑, 39(12): 1770–1779. |
李云平, 吴时国, 韩文功, 等. 2006, 合肥盆地和郯庐断裂带南段深部地球物理特征研究. 地球物理学报, 49(1): 115–122. |
潘桂棠, 肖庆辉, 陆松年, 等. 2009, 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中国地质, 36(1): 1–28. |
汤加富, 李怀坤, 娄清. 2003, 郯庐断裂南段研究进展与断裂性质讨论. 地质通报, 22(6): 426–436. |
王鑫, 张景发, 付萍杰, 等. 2015a, 沂沭断裂带重力场及地壳结构特征. 地震地质, 37(3): 731–747. |
王鑫, 张景发, 姜文亮, 等. 2015b, 基于布格重力数据研究郯庐断裂带江苏段深部构造. 地球物理学进展, 30(4): 1516–1525. |
王鑫, 张景发, 姜文亮, 等. 2016, 郯庐断裂带南段重力异常及不同深度横向构造特征. 地震地质, 38(3): 370–385. |
姚大全, 刘家灿. 2004, 郯庐断裂带池河段的新活动. 地震学报, 26(6): 616–622. |
张交东, 杨长春, 刘成斋, 等. 2010, 郯庐断裂南段走滑和伸展断裂的深部结构及位置关系. 地球物理学报, 53(4): 864–873. |
张景发, 姜文亮, 田甜, 等. 2016, 活动断裂调查中的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应用方法研究. 地震学报, 38(3): 386–398. |
Guo H, Jiang W L, Xie X S. 2011, Late-Quaternary strong earthquakes on the seismogenic fault of the 1976 Tangshan MS7.8 earthquake.Hebei.as revealed by drilling and trenchi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54(11): 1696–1715. DOI:10.1007/s11430-011-4218-x. |
Yin A, Nie S Y. 1993, An indentation model for the north and south China collis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an-Lu and Honam Fault systems. eastern Asia.Tectonics, 12(4): 801–813. DOI:10.1029/93TC003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