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  2022, Vol. 38 Issue (3): 425-431
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MS6.8地震舆情分析
薛杭, 赵烽帆, 荣华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100045 北京
摘要: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 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MS6.8地震, 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和舆情引导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相关信息公开效率的影响甚至决定了事件处置的舆情发展。本研究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为舆情引导主体, 对四川泸定MS6.8地震舆情进行分析研究, 总结舆情引导经验, 探讨突发地震舆情引导对地震部门有效开展震后应急的促进作用, 以期为今后的防震减灾新闻宣传工作带来启示和思考。
关键词泸定MS6.8地震    地震应急    舆情引导    启示思考    
Analysis of Public Opinion on September 5, 2022 Sichuan Luding MS6.8 Earthquake
Xue Hang, Zhao Fengfan, Rong Hua     
China Earthquake Networks Center, Beijing 100045, China
Abstract: A MS6.8 earthquake hit Luding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of southwest China, at 12:52 pm September 5th of Beijing Time, causing heavy casualties and attracting widespread public opinion.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emergency information release and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Th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efficiency of public emergencies affects and even determines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opinion on event handling. In order to bring enlightenment and thinking to the news publicity of earthquake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reduction in the future, in this paper, taking China Earthquake Networks Center as the main body of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We analyze the public opinion of the Luding MS6.8 earthquake,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of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and explore the role of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in earthquake departments to effectively carry out earthquake emergency response.
Key words: Luding MS6.8 earthquake     Earthquake emergency response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Thoughts and inspiration    
0 引言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MS6.8地震,截至9月11日17时,地震已造成93人遇难,25人失联(中国新闻网,2022)。9月6日,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将国家地震应急响应级别提升至二级,国家减灾委、应急管理部将国家救灾应急响应级别提升至三级(应急管理部,2022)。

地震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指示,四川甘孜泸定县6.8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要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全力救援受灾群众,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要加强震情监测,防范发生次生灾害,妥善做好受灾群众避险安置等工作。请应急管理部等部门派工作组前往四川指导抗震救灾工作,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要积极配合地方开展工作,尽最大努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人民日报,2022)。

按照应急管理部部署,中国地震局局长闵宜仁带领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工作组紧急赶赴震区,指导做好抗震救灾工作(中国地震局,2022)。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布权威地震信息,组织专家解读,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本文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为舆情引导主体,对四川泸定MS6.8地震舆情进行分析研究,总结舆情引导处置经验,为今后防震减灾新闻宣传工作提供启示和借鉴。

1 泸定地震舆情概述

“舆情”中的“舆”原本的含义是车或车厢,后与“人”连用,“舆人”由指代车夫转化为“众人”。现在用“舆情”指代舆论的情况,是指在一定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国家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王来华,2003)。2008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重点公开“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等。

地震作为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容易引起公众广泛关注,成为社会舆情焦点和热点。在“互联网+”和新媒体传播时代,地震相关话题传播速度和广度前所未有。研究突发地震舆情引导,有助于地震部门有效开展震后应急新闻宣传。从泸定MS6.8地震自动测定结果出现到微博、微信用户大量转发,再到官方发布启动应急响应信息,媒体相继报道,泸定地震迅速成为舆论关注焦点,这一过程形成海量信息流,针对极短时间内出现的舆情,如不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进行有效引导,可能会滋生地震谣言,灾情叠加负面舆情,给社会带来严重影响。有效的舆情引导是实现正确舆论导向的具体途径,“谁来引导、引导什么、用什么引导、怎样引导”是舆情引导的基本要素。

截至9月13日7时,全网共检索涉泸定地震相关信息149.1万余篇,其中电子报及客户端45.6万篇、微博63.1万篇、微信7.1万篇、视频及短视频32万条、论坛1.3万余篇(图 1)。这些检索到的相关信息中,微博信息占比最高,接近信息总量的一半(42%)。

图 1 泸定地震不同媒体舆情信息量统计分析

此次泸定地震信息的波峰出现在9月6日,对应事件是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数量持续攀升,截至9月5日18时17分,泸定地震已造成雅安市石棉县14人遇难,截至19时6分已有21人遇难,截至23时44分已有46人遇难。9月6日2时29分,国家地震应急响应级别提升至二级,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工作组紧急赴四川。截至9月6日7时,泸定地震已造成65人遇难(北京日报,2022)。9月7日涉震舆情信息出现大幅回落,主流媒体对抗震救灾报道转段,其他话题重新成为舆论场主流。微博话题“他们全力以赴只为泸定早日安定”出现在热搜榜第3位,“泸定一大桥发现3人生命迹象”出现在热搜榜第6位。9月9日后,涉震舆情信息持续下降,救援黄金72h结束之后媒体关注点开始逐渐转向灾后重建等(图 2)。学术界对于舆情传播阶段研究主要基于信息生命周期理论,普遍认为“信息生命”会像生物的生命一样最终走向衰亡,即“信息生命”的终点便是信息消亡(李金泽等,2021)。涉震舆情信息持续下降到退出微博热搜,印证了信息消亡规律。

图 2 泸定地震舆情信息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从泸定地震信息波峰出现的9月6日人民日报、四川日报、科技日报、光明日报和新京报5家主流报纸头版新闻中,选取泸定地震相关新闻报道共12篇。按照地震报道9个主题分类(肖又菁,2012),领导人相关活动6篇,其中4篇领导人相关活动新闻为转发新华社9月5日电《习近平对四川甘孜泸定县6.8级地震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全力救援受灾群众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官方援助新闻5篇,媒体和受众更加关注灾后救援情况;地震基本情况1篇。

2 舆情引导过程

9月5日12时59分,即泸定地震发生后7min,中国地震台网速报微博向震中附近公众采集有感信息,截至9月5日13时22分(震后30min),收到1.2万余份震感报告,公众对此震感反响强烈(国家地震台网官方微博,2022)。由于本次地震有感范围广、震感强度大,有感范围主要集中在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陕西省、贵州省等地亦有震感报告。据网友反馈,震中附近出现建筑物受损、墙体开裂、家具位移等情况。

在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发布事件信息,主动引导舆论,维护社会稳定,能够很大程度地减少和消除因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体现政府高度负责的态度,是政府有效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张维平等,2006)。在中国地震局办公室指导下,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编写地震解读,内容包括地震三要素、震源机制解、发震构造、历史地震、余震信息等。9月5日17时30分、18时30分和21时30分,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预报部专家蒋海昆研究员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采访,针对地震基本情况、次生灾害防范等回答记者提问(表 1)。信息源为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主流媒体报道,主要内容是地震基本情况、地震相关科学知识,具体包括地震原因、地震特点、余震趋势、次生灾害防范等专业地震知识。在突发性的公共事件面前,公众对生命安全和信息知情权的追求,以及对社会互助的需要,促使媒体引入相对客观、科学的专家言论来为受众提供援助(刘薇洁,2009)。专家言论在此时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为引导后续舆论正向发展创造基础。

表 1 信息来源为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主流媒体报道统计

9月7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在官方门户网站发布地震应急处置综述性新闻稿《台网中心:全力做好四川甘孜泸定县6.8级地震应急处置工作》,内容主要为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应急处置工作情况。

随着泸定地震事件进展,舆论关注热度从9月5日最高,逐步趋于平稳,9月5日12时52分至24时,中国地震台网速报微博共发布本次地震相关信息23条,按内容可分为5类,震后2h内为微博信息发布高峰,其中,发布的本次地震自动测定信息关注度最高(图 3)。

图 3 中国地震台网速报微博发布关于泸定地震信息随时间变化的统计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至24时)
3 启示和思考

纵观近年来中国各级政府部门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引导过程,从2003年“非典”开启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到“两微一端”成为突发事件政府信息发布的重要平台,再到“8.12”天津港爆炸事故推动《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出台,这是一个不断“从灾难中学习”的过程(徐占品等,2021)。

笔者多次参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应急舆情处置,切身感受到地震舆情引导也是地震应急处置过程。地震部门在充分借鉴突发事件舆情引导工作经验教训的同时,也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逐步建立健全地震舆情引导工作流程和机制:①健全内外沟通机制;②做好政府信息公开;③提升舆情引导能力。

3.1 健全内外沟通机制

突发地震事件发生后,地震系统内部横向水平沟通要及时共享信息,避免出现信息孤岛;及时为新闻发言人提供口径材料,不要让宣传官员成为“救火队员”。纵向垂直沟通要注意时效性,确保上级部门做出及时正确的应急处置决策,避免贻误最佳时机。

如果我们把突发事件信息视作一个产品进行观察就会发现,内部沟通是这个产品的生产过程,而外部沟通则是信息产品的应用过程,外部沟通的效果如何取决于内部沟通的结果(王彩平,2016)。外部沟通要及时主动满足公众知情权。当公众急需了解地震相关事实信息时,发布的通稿中应避免充斥领导“高度重视”、有关部门“第一时间”等陈词滥调。当公众为地震遇难人员感到忧伤悲痛时,避免发布地震部门“先进感人”事迹,试图消解公众情绪(李兰等,2021)。中国地震局及地震系统各单位可结合本单位自身专长,及时发布涉震权威信息,例如中国地震局发布官方应急处置情况,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布地震基本情况、地震科学知识等。

3.2 做好政府信息公开

突发地震事件具备引发社会公众关注的天然特质,容易引发网络集合和围观,从而衍生舆情事件,甚至影响灾害处置进展和方向(孔德育等,2019)。舆论场之争中,谁的议程设定能力强,哪个问题就会被突出,民意可能随时倾斜,舆论可能随时逆转,中青报评论员曹林将之称之为舆论“摇摆率”(任昌辉,2014)。

地震部门可以将信息分类作为信息公开的“抓手”,将需要发布的信息分为技术信息、科学信息、社会信息和政治信息等方面。如发布以地震三要素为主的技术信息、以余震发生发展情况为主的科技信息、涉及地震预警等层面的社会信息及应急处置等情况的政府信息。根据舆情热点变化,做好政府信息分类公开,满足受众对不同信息的需求,避免网络谣言滋生。通过官方网站、政务新媒体和主流媒体,实现涉震信息高效广泛传播。

3.3 提升舆情引导能力

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起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由于对疾病认识缺失和信息传播不畅,引发社会舆论热点(安琪,2020)。地震和新冠肺炎疫情有很多共同点,如突发性、公共性和专业性。

地震部门要引以为戒,杜绝侥幸心理,及时发现和追踪舆情风险点,通过舆情监测及相关部门信息通报等渠道,发现舆论苗头性信息后,持续密切追踪舆情发展,初步研判动态发展,提出舆论引导和风险沟通建议,为地震舆情决策提供参考;注重提升新闻发言人同媒体、网民的风险沟通能力,培养地震领域意见领袖;地震系统培训增加新闻宣传课程,设置实战演练环节,提高地震部门人员媒介素养和舆情引导能力。

致谢: 本文撰写得到了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李永林副主任的指导和鼓励,刘杰研究员、蒋海昆研究员、孟令媛研究员给予了帮助,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http//data.earthquake.cn)提供了数据支撑,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
参考文献
安琪, 202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提升地方政府舆情引导能力研究——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舆情为视角, 兵团党校学报, (5): 102-105.
北京日报, (2022-09-06)[2022-09-26]. 泸定地震已致66人遇难! 一图回顾震后24h. https://news.bjd.com.cn/2022/09/06/10148841.shtml.
国家地震台网官方微博, (2022-09-05)[2022-09-26]. 大家感觉到此次地震了吗? 震中附近的朋友们可以戳链接向我们反馈震感. https://weibo.com/1904228041/M4kz249Ew?filter=hot&root_comment_id=0&type=comment.
孔德育、彭关灵、徐昕, 2019, 2019年6月17日四川长宁MS6.0地震的网络舆情特点研究, 国际地震动态, (11): 46-51.
李兰、陈耕耘、张新玲, 2021, 新媒体环境下地震网络舆情分析及对策——以新浪微博"绵阳老井升温"为例, 山西地震, (4): 47-50. DOI:10.3969/j.issn.1000-6265.2021.04.010
李金泽、夏一雪、张鹏, 2021, 基于Logistic-SEM的突发事件微博舆情传播影响机制研究, 现代情报, 41(9): 115-126.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21.09.012
刘薇洁, 2009, 让"专家说"显现媒体的责任——谈新闻报道中专家解读的角色期待, 新闻实践, (12): 42-43.
任昌辉, (2014-12-08). 微博舆论场博弈的内涵分析. 人民网, 2014. http://media.people.com.cn/n/2014/1208/c382352-26169079.html.
人民日报, (2022-09-05)[2022-09-26]. 习近平对四川甘孜泸定县6.8级地震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全力救援受灾群众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2-09/06/nw.D110000renmrb_20220906_1-01.htm.
王彩平, 2016, 突破危机: 政府如何有效沟通, 242, 北京: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王来华, 2003, 舆情研究概论, 32, 天津: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肖又菁, 2012, 试析我国传统主流媒体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新闻框架特色——以《人民日报》汶川地震报道为例,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4(6): 23-26.
徐占品、迟晓明, 2021, 灾害谣言传播的社会心理, 青年记者, (10): 42-43.
应急管理部(2022-09-06)[2022-09-26]. 国家地震应急响应级别提升至二级王祥喜率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工作组紧急赴四川. https://www.mem.gov.cn/xw/yjyw/202209/t20220906_421870.shtml.
张维平、操世元, 2006, 突发公共事件信息解读机制的社会学分析,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4): 20-23.
中国地震局, (2022-09-05)[2022-09-26]. 中国地震局迅速开展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6.8级地震应急处置工作. https://www.cea.gov.cn/cea/xwzx/fzjzyw/5683015/index.html.
中国新闻网, (2022-09-12)[2022-09-26]. 四川泸定地震已造成93人遇难25人失联. http://www.chinanews.com.cn/sh/2022/09-12/985048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