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  2023, Vol. 39 Issue (1): 1-20
四川泸定MS6.8地震灾害主要特征分析
张翼, 宴金旭, 赵雪慧, 周琪, 吴今生, 陈维锋, 范开红, 郑逸, 刘杨, 吴朋     
四川省地震局, 成都 610041
摘要:四川泸定6.8级地震是继2013年芦山7.0级地震至今, 四川境内遭受灾害面积最大、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 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房屋和基础设施损坏, 诱发了大量的地质灾害, 具有明显的区域特点。本文基于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地震现场工作队的一手资料, 从灾情获取的时间序列、震害的空间分布、生命损失、建筑物破坏、地震地质灾害的强度等方面开展了本次地震的灾害特征分析。初步得到如下认识: ①黑箱期时间为1.5h, 死亡人数统计比小于1%, 24h获得了半数以上伤亡信息, 符合中强地震灾情渐进式获取的一般规律; ②本次地震影响面较广, 有感面积为816194km2, 烈度Ⅵ度区域以上面积为19089km2, Ⅸ度区面积为280km2, 与一次7级地震受灾范围相当; ③地震灾害重且破坏集中, 截至2022年9月11日17时共造成93人死亡, 25人失联, 导致房屋垮塌415间, 严重损坏5566间, 一般损坏19890间, 新增有威胁对象的地震地质灾害点565处, 其中, 约92%的死亡人员地点、68%的地震地质灾害点、多数的毁坏及严重破坏房屋位置, 集中分布在Ⅷ度和Ⅸ度区; ④滑坡、崩塌等次生地质灾害是造成本次地震人员死亡最主要的原因, 占总死亡(含失联)人数的86%。
关键词四川泸定6.8级地震    地震灾害    灾害特征    烈度分布    生命损失    次生灾害    
A Study on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Disaster by the Luding MS6.8 Earthquake
Zhang Yi, Yan Jinxu, Zhao Xuehui, Zhou Qi, Wu Jinsheng, Chen Weifeng, Fan Kaihong, Zheng Yi, Liu Yang, Wu Peng     
Sichuan Earthquake Agency, Chengdu 610041, China
Abstract: The Luding MS6.8 earthquake is the one which has caused the largest disaster-stricken area and the biggest death toll in Sichuan Province since Lushan MS7.0 earthquake in 2013, which also caused a certain level of damage to buildings and fundamental facilities, and triggered extensive geological hazards. Based on the first-hand data from provincial earthquake relief headquarter and disaster investigation teams, this article processes the data and conducts an analysis on the disaster characteristics of Luding MS6.8 earthquake from different aspects, including time series of disaster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disaster characteristics, life loss, building damage and earthquake-induced geological hazards. Through analysis, preliminary conclusions are drawn as below: ①The black box period lasts for 1.5h, the statistical ratio of mortality is less than 1%, over half the amount of information on casualties is obtained within 24h, which conforms with the status of disaster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after moderately strong earthquake strikes; ②Many regions are affected by the earthquake, the total sensible area is up to 816194km2, the area of seismic intensity Ⅵ and above is 19089km2, the area of seismic intensity Ⅸ and above is 280km2, the affected area equals to that of a MS7.0 earthquake; ③Damages are huge and concentrated. By the time of 5PM, September 11, 2022, 93 people died, 25 people went missing, 415 buildings collapsed, 5566 buildings were heavily damaged, 19890s buildings were moderately damaged, 565 new earthquake-induced geological hazard spots with potential to cause harm are added to the list, 92% of the places where the victims were found, 68% earthquake-induced geological hazard spots and most destroyed or heavily damaged buildings are distributed in the area of seismic intensity Ⅷ and seismic intensity Ⅸ; ④Secondary geological hazards such as landslide and mountain collapse are the major cause of death, the proportion of their victims(missing people included)is up to 86%.
Key words: The Luding MS6.8 earthquake     Earthquake disaster     Disaster characteristics     Seismic intensity distribution     Life loss     Secondary hazard    
0 引言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29.61°N,102.14°E)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km,震中位于磨西镇。截至2022年9月24日10时0分,共记录到余震4464次,其中4.0~4.9级地震2次,3.0~3.9级地震14次(图 1)。

图 1 四川泸定6.8级地震余震分布

本次地震最高烈度为Ⅸ度,等震线长轴呈NE走向,长轴195km,短轴122km,Ⅵ度区及以上面积19089km2 (图 2),影响范围涉及四川省甘孜、雅安、凉山3个市(州)12个县(市、区),82个乡镇(街道)。截至2022年9月11日17时,地震共造成93人死亡,25人失联,422人受伤,包括危重伤员10人、重度伤员39人、中度伤员108人和轻度伤员265人,导致房屋垮塌415间,严重损坏5566间,一般损坏19890间,新增有威胁对象的地震地质灾害点565处,334个通信基站退服,43158户停电,交通设施受损274处,地震灾害直接经济损失为155亿元

① 四川省地震局地震现场工作队. 2022. 四川泸定6.8级地震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6.8级地震灾害调查报告.

② 四川省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 2022. 四川“9.5”泸定6.8级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报告.

图 2 四川泸定6.8级地震烈度

通常地震发生后,众多学者会展开现场调查并进行理论研究。针对地震灾害特征分析,不同学者存在不同的角度和切入点,目前有两个思路:一是基于第一手的现场灾害调查资料,综合分析烈度分布、建筑物震害、生命线工程破坏、次生灾害等现象特征(李志强等,2013帅向华等,2014李皓等,2018任静等,2020卢永坤等,2021);二是从地震灾害机理的角度剖析震害,分析在地震工程、地质灾害等方面的灾害特征(郭迅,2009韩金良等,2009黄润秋等,2013裴向军等,2013)。本文根据政府和企业的减灾需求,综合现场灾害调查资料和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信息,从伤亡人员获得时间、震感和烈度的空间分布、生命损失、建筑物、通讯、电力、交通破坏以及地震地质灾害的强度等多个方面开展四川泸定6.8级地震灾害特征分析,以期为后续该区域灾害风险防范、地震应急准备和未来应急处置提供有用信息。

1 构造背景及强震记录 1.1 地形地貌

此次地震震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巴颜喀拉块体与川滇菱形块体的交界部位,大约50Ma以来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持续碰撞,造成高原东缘不断向南东方向逃逸,导致了不同活动块体的差异性运动。这些差异性运动主要表现在块体边界断裂运动速率大,而块体内部断裂相对运动速率小,这种持续性的差异性运动造成了震区的高山峡谷地貌,地形切割强烈,最高峰贡嘎山海拔达7556m,而大渡河河面海拔仅有1500m左右,垂直高差大(陈桂华等,2008)。晚第四纪以来,大地震主要沿块体的边界断裂发生,有强震史载(公元1700年)以来,沿鲜水河断裂带至少发生过10次7级以上地震,最大震级为1786年发生在磨西断裂上的康定7 ${}^{3}\!\!\diagup\!\!{}_{4}\;$级地震(白明坤等,2022)。地震地质工作也揭露了存在多次古地震事件(梁明剑,2019)。断裂构造的持续地震活动与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共同作用,导致震区岩体破碎、坡体陡峻,易形成地震滑坡等灾害(刘玉法,2018)。

1.2 地质构造与破裂过程

本次地震震中位于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磨西断裂附近。鲜水河断裂带是一条大型走滑活动断裂带,也是我国西部地区著名的强震活动带,该断裂北西起于甘孜西北处,向南东经炉霍、道孚、乾宁、康定、泸定磨西,至石棉新民以南活动形迹逐渐减弱,最终消失于石棉公益海附近(图 3)。断裂走向在康定木格措以西为40°N~50°W,过木格措后断裂走向向南逐渐偏转呈20°N~30°W,全长约400km(李大虎等,2015)。断裂带以惠远寺拉分盆地为界分为两段:北西段即鲜水河断裂,断层单一而连续,长约210km,平均滑动速率在10~15mm/a;东南段主要由康定—色拉哈断裂、雅拉河断裂、折多塘断裂和NNW向的磨西断裂组成,断层分支结构较为复杂(钱洪等,1988闻学泽,2000)。磨西断裂北起跃进坪,向南东经磨西、二台子、湾东、猛虎岗、田湾、新民至安顺后,断裂新活动行迹减弱,平均滑动速率在6.0~6.9mm/a(周荣军等,2001)。

图 3 四川泸定6.8级地震构造背景分布

中国地震局四川泸定6.8级地震科学考察队利用全球地震台网远场地震波形数据,初步获得了这次地震的破裂过程,地震起始破裂发生在海螺沟下方深13km处,同时向两侧展开,约7s后破裂转为主要向南东方向发展,整个过程持续约18s,破裂总长度达40km(燕子沟以南至新民以北),最大滑动量达1.84m(海螺沟下方约13km处)

https://www.cea.gov.cn/cea/dzpd/dzzt/5683568/5683917/5684035/index.html.

1.3 强震记录

据四川地震台记录,截至9月5日13时30分,共收到距震中100km范围内实时强震仪记录27组、烈度仪记录72组、固定台强震仪记录11组。强震动记录数据的分析处理结果表明,距离震中28km的石棉县新民乡台站(SC.T2471)获取到了本次地震动最大峰值加速度,东西、南北、垂直向加速度峰值分别为644.4cm/s2、-464.4cm/s2、263.7cm/s2 (图 4),东西、南北、垂直向速度峰值分别为49.7cm/s、31.7cm/s、-17.7cm/s。根据本次强震动数据以及强震动记录推测强地面运动的经验(冯蔚等,2018)分析,本次地震速度幅值大,呈现出低频丰富、携带能量大、破坏力强的特征。

图 4 石棉县新民乡台(SC.T2471)加速度时程
2 主要灾害特征分析 2.1 伤亡人员数量获得时间序列

在最短时间内对地震灾害进行较为准确地掌握和估计,是政府做出精准决策、实施高效救援的基础。人员伤亡数量尤其是死亡人数对启动地震应急响应、决定救灾资源投入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地震发生后伤亡人数的获得是一个渐进过程(李永强等,2016),部分学者依据新闻报道信息分析了死亡人数与其最终被报出时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吴新燕等,2019),另外还提出死亡人员统计时增量的概念用于表达震后24h内死亡人员增长趋势(宁宝坤等,2006)。研究和实践表明,通过分析伤亡人员数量获得时间的进程可以得到地震灾害时间序列等方面的认识。本文获取了截至应急期结束全时段人员死亡、失联和受伤的时间节点和数量等信息,其中自地震发生至2022年9月5日20时的信息来源于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约震后7h),其他信息来源于主流媒体报道。

本次地震各时间节点获取的死亡(含失踪)、受伤人员的数量为:震后1.5h已知1人死亡,震后近3h已知16人死亡(含失联)、21人受伤,震后7h已知56人死亡(含失联)、49人受伤,震后24h已知77人死亡(含失联)、248人受伤。从伤亡人员获取时程图(图 5)看,在1.5~3h、4~7h这两个时间段出现了伤亡人员的12%和34%的激增,震后7h获得了占总死亡人数(含失联)47%的死亡数据。此后,四川省将地震应急响应等级从二级调整至一级,国家层面应急响应等级从三级调整至二级。

图 5 四川泸定6.8级地震伤亡人员信息获取时程

黑箱期通常指自地震发生到灾区首次传出伤亡情况的时间区(高建国等,2005),本文从历年地震应急指挥中心质量评估材料收集了四川省6次6.0级及以上地震、青海玉树7.1级地震、云南鲁甸6.5级地震的黑箱期信息(表 1)。分析表明,8次地震最小震级为6.0级、最大震级为7.1级,黑箱期从0.75h到3h不等,85%集中在1.5h以内。死亡人数统计比指死亡人员统计数与地震总死亡人数的比值(宁宝坤等,2006),地震死亡总数小于50的4次地震黑箱期死亡人数统计比均大于15%,地震死亡总数大于100的4次地震黑箱期死亡人数统计比均小于或等于2%。

④ 中国地震局. 2010、2013、2014、2017、2019、2021年度地震应急指挥中心质量评估材料.

表 1 黑箱期死亡人员统计
2.2 震感和烈度的空间分布

震后40min内,通过四川省地震灾情速报网和互联网获取了四川、云南、贵州、重庆、陕西、湖北等6个省,四川甘孜、成都、贵州遵义、湖北恩施、云南昆明等19个市(州),泸定县、汶川县、武侯区等54个县(区)的震感信息,震感范围涉及四川省境内大部分区域和周边省份部分地区,其中震感强烈区域从震中附近向东北外延至黑水、茂县,向东南外延至普格、云南昭通与四川交界区域,向西南外延至乡城、木里,向西北外延至德格、色达。结合区域地震地质构造、强震动观测数据和人口分布特征,绘制了本次地震的震感分布图(图 6),有感面积达816194km2(表 2)。

图 6 四川泸定6.8级地震震感分布

表 2 四川及周边各省份涉及的震感范围及占比统计

根据应急管理部发布的《四川泸定6.8级地震烈度图》,本次地震最高烈度为Ⅸ度,微观震中不在极震区的几何中心,位于Ⅸ度区的西北边缘。等震线长轴呈NE走向,总体沿发震断裂呈近椭圆分布,高烈度区(Ⅷ度、Ⅸ度)较为狭长、呈跑道形状(王广军,1982吴健等,2008)。沿发震构造的走向,西北方向的等震线间距116.2km,明显大于东南方向的等震线间距78.8km;沿垂直发震构造的走向,西南方向的等震线间距64.4km,大于东北方向的等震线间距57.6km(表 3表 4)。以短轴为界,沿长轴方向分上、下两部,各烈度区均呈上下分布不对称,下部明显较上部粗短(图 7),这一空间分布与地震动和震源机制的相关性,需结合对强震动记录等进行深入分析得到确切结论。

https://www.mem.gov.cn/xw/yjglbgzdt/202209/t20220911_422190.shtml.

表 3 长轴方向上相邻烈度区外边界间距

表 4 短轴方向上相邻烈度区外边界间距

图 7 相邻烈度区外边界宽度表达示意图

四川泸定6.8级地震震中烈度达Ⅸ度,与2013年芦山7.0级和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最高烈度一致。本次地震Ⅸ度区域面积达280km2,分别比上述两次地震的Ⅸ度区域面积大72km2和141km2;Ⅵ度区域以上面积达19089km2,分别比上述两次地震的Ⅵ度区域面积大407km2和794km2,并超过了近5年四川省发生的4次6.0级及以上地震Ⅵ度区域面积的总和(图 8)。受地震影响的区域占四川省面积的4.09%,分别涉及甘孜、雅安和凉山的部分区域,各占其辖区面积的7.82%、40.82%和1.75% (图 9)。

图 8 历史地震灾区面积对比

图 9 受灾各市(州)灾区面积占比
2.3 生命损失特征

四川泸定6.8级地震死亡人员(含失联)分布在Ⅸ度、Ⅷ度和Ⅶ度三个区域内,分别为80人、28人和9人(另有1人死亡地点不详) 。基于2021年度四川省人口统计数据(夏朝旭等,2022),计算得到三个烈度区的人员死亡率分别为126.4/104、30.7/104、0.8/104,其中Ⅸ度、Ⅷ度区的人员死亡率明显高于1996年以来13次5.0级以上地震的Ⅸ度、Ⅷ度区平均值91.7/104和15.8/104 (图 10),分析其空间分布,发现与人口密度和地理环境等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次地震Ⅸ度和Ⅷ度区平均人口密度为21人/km2,约60%的区域为无人居住区;最低海拔为900m,约60%的区域海拔高于2000m;说明人口集中分布在海拔相对较低的900~2000m区域内。将死亡人员地点、人口千米格网数据和高程数据叠加发现,61%的死亡人员分布在人口密度大于25人/km2的区域内(图 11),所有死亡人员均分布在海拔低于2000m的区域。结合高分1号遥感影像目视分析发现,河道两侧地势平坦且宽阔的城镇地区死亡人员较为集中,少数死亡人员分散在河谷附近的小村落。综上所述,本次地震表现出的生命损失数量以及空间分布特点与地震烈度、高烈度区的人口分布以及区域地理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⑥ 四川省地震局泸定6.8级地震现场工作队. 2022. 四川泸定6.8级地震人员伤亡情况初步分析报告.

图 10 历史地震各烈度区死亡率分布

图 11 人口千米格网与人员死亡地点空间分布

从生命损失成因的角度来看,本次地震死亡人员主要由建筑物垮塌和次生地质灾害致死。具体的致死过程以及两类致死因素的数量和占比(图 12)一直是震后政府、社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本次地震建筑物垮塌造成16人死亡,与四川地震快速评估系统产出的“本次地震预计造成5~30人死亡”的结论较为吻合。然而,本次地震中有86%的死亡(含失联)人员是因滑坡、崩塌等次生地质灾害致死,该比值远超出了此前次生灾害较为严重的云南鲁甸6.5级(李永强等,2016)和四川九寨沟7.0级两次地震中因次生地质灾害致死的占比值34%和68%。此次地震呈现出特殊的生命损失成因现象,具备区域属性,需后续结合地震强度、区域地形地貌、次生灾害成灾机理、建筑物抗震能力、人口活动、防灾治理等综合分析方可得到确切结论。

图 12 不同致死原因死亡人员数量及占比
2.4 建筑物破坏特征

根据2021年地震灾害损失预评估调研数据,本次地震Ⅵ度区内建筑结构类型主要为框架(约占20%)、砖混(约占20%)、砖木(约占2%)、穿斗木(约占55%)和土/石木结构(约占3%) (图 13),该区域内城镇化率约为48%(四川省统计局,2021),城镇房屋以框架和砖混结构为主,多数为设防房屋,农村以砖混、穿斗木、砖木和土/石木结构为主,设防房屋占比不高。Ⅵ度区内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在0.10~0.40g之间,石棉和泸定地区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在0.20~0.40g之间,根据GB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2016)对应抗震设防烈度为Ⅷ度、Ⅸ度,但大部分农村自建房未设防,导致整体设防房屋占比不高,与基于遥感影像和经验估计的泸定县和石棉县震后震中20km范围房屋遥感初判结果一致。此外,Ⅵ度区内多为高山峡谷地区,山地面积占比较高,山脚处平缓地面积占比较低,大多数房屋都建设在山脚平缓地区或者山腰地段(图 14)。

⑦ 四川省地震局. 2021. 四川道孚至云南巧家危险区地震灾害损失预评估报告和应急处置要点报告.

图 13 震区房屋结构类型及占比

图 14 震区局部房屋分布

本次地震烈度Ⅸ度和Ⅷ度区内的房屋破坏较为严重,主要表现为大多数未设防的土/石木结构、砖木结构、穿斗木结构等农居房屋墙体开裂、屋顶梭瓦、倒塌或局部倒塌,砖混和框架结构承重构件断裂、变形、墙体开裂,部分出现局部垮塌等,Ⅶ度和Ⅵ度区房破坏主要以未设防的农居房屋为主,多表现为局部垮塌、墙体开裂、屋顶梭瓦等。震区不同结构类型房屋在不同烈度区的破坏情况具体见表 5图 15~18

表 5 不同结构类型房屋在不同烈度区的破坏情况

图 15 Ⅵ度区房屋震害现象

图 16 Ⅶ度区房屋震害现象

图 17 Ⅷ度区房屋震害现象

图 18 Ⅸ度区房屋震害现象

因本次地震直接导致房屋破坏致死的人员主要集中在房屋破坏比较严重的Ⅸ度区和Ⅷ度区,约占90.4%,其余烈度区占比不足10%。房屋破坏导致人员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土/石木房屋整体垮塌或附属建筑垮塌、砖木结构砖围护墙倒塌或屋顶坍塌、木结构局部或整体垮塌、砖混结构局部坍塌等,其中,土/石木结构房屋致死占比43.75%,砖木结构房屋致死占比25%,穿斗木结构房屋致死占比12.5%,砖混结构房屋致死占比12.5%,框架结构房屋致死占比6.25% (图 19)。从统计结果看,未设防房屋致死占比为87.5%,远高于设防房屋致死占比(图 20)。

图 19 不同房屋致死占比情况

图 20 设防与不设防房屋致死占比情况
2.5 地震地质灾害特征

震区大部分地区为流水侵蚀形成的河谷地貌,河谷深切而狭窄,为地震地质灾害的诱发提供了极大的势能条件,本次地震引发地质灾害点较多,危害严重,新增有威胁对象的地震地质灾害点565处。从空间分布上看,地质灾害点主要分布于Ⅷ度和Ⅸ度区,其数量约占总数的68%(铁永波等,2022),而Ⅷ度区和Ⅸ度区的面积却仅占灾区总面积的4.11%,表明地质灾害点相对比较集中;从灾害规模上看,主要以中小型高位崩塌和滑坡为主,崩塌多表现为碎石或者巨石,滑坡多表现为大面积的覆盖层滑坡,地质灾害对影响范围内的基础设施、房屋和人类活动造成严重破坏(图 21)。本次地震由次生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占比较高,占死亡总数的86%,其中由滚石造成人员死亡约占次生地质灾害致死总数的53% (图 22)。

图 21 地质灾害现场图

图 22 不同地质灾害类型造成人员死亡比例
2.6 通讯、电力、交通震害特征

震后灾区出现“三断”情况,即通讯、电力和交通的中断,累计造成通讯行业退服基站334个,退服率25%,光缆受损134km,通信中断业务影响人数约16000人;电力行业5座110kV变电站停运,5条110kV线路跳闸,4座35kV变电站停运、9条35kV线路跳闸,46条10kV线路停运,958个台区、43158户停电,影响人口约100000人(图 23);交通设施累积受损274处,国省干线公路阻断4条,农村公路阻断40条(图 24),受通讯、电力、交通破坏影响的人数多、范围广。

图 23 震后通讯和电力破坏影响人数

图 24 震后交通破坏情况

通讯约在震后7h实现部分恢复,电力约在震后4h实现部分恢复,交通设施约在震后2h实现部分恢复。截至9月15日18时部分农村道路仍未抢通,说明震后“三断”问题持续的时间较长。本次通讯、电力、交通出现的破坏特征主要为通讯设备基站受损、电力设施线路跳闸、变电站停运、电线杆毁坏、交通道路路基失稳、挡土墙破坏、滑坡导致道路中断等(图 25~27)。

⑧ 四川省地震局. 2022. 四川泸定6.8级地震应急信息简报.

图 25 通讯及电力设施破坏现场图

图 26 电力设施破坏现场图

图 27 交通设施破坏现场图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本文基于泸定6.8级地震现场烈度调查、人员伤亡调查、强震动观测及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灾害评估等数据,从灾情获取的时间、分布的空间,灾害的强度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初步得到本次地震灾害的特征:

(1) 地震发生后获得灾情信息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本次地震的黑箱期时间为1.5h,为近年来国内典型6~7级地震黑箱期时间的中位数;期间的死亡人数统计比小于1%,和一次7级地震的黑箱期死亡人数统计比相当;震后4h、7h出现伤亡信息激增,可能与这两个时间点震区电力和通讯部分恢复有关。

(2) 本次地震震感波及面较广,有感面积达81.6×104km2,涉及四川省境内大部分区域和周边7个省份部分区域;宏观震中位于得妥镇附近,地震烈度等震线总体沿发震断裂呈近椭圆分布,沿长轴方向,以短轴为界,各烈度区呈现上下分布不对称,上部细长、下部粗短;本次地震最高烈度为Ⅸ度,面积达280km2,大于2013年芦山7.0级和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Ⅸ度区面积,Ⅵ度区域以上面积为19089km2,占四川省面积的4.09%。

(3) 本次地震Ⅸ度和Ⅷ度区的死亡人员(含失联)数量约占总死亡人数(含失联)的92%,人员死亡率分别为126.4/104、30.7/104,明显高于四川历史地震的平均水平;死亡地点集中分布在海拔低于2000m、人口密度大于25人/km2的河谷和城镇等区域内。地震造成118人遇难(死亡93人、失联25人),由建筑物垮塌和次生地质灾害两类因素致死分别占比14%和86%。

(4) 灾区房屋破坏较重,房屋导致人员死亡区域多集中于高烈度区并以未设防房屋为主。Ⅸ度和Ⅷ度房屋破坏主要为未设防的土/石木结构、砖木结构、穿斗木结构等农居墙体开裂、屋顶梭瓦、倒塌或局部倒塌,砖混和框架结构承重构件断裂、变形、墙体开裂,部分出现局部垮塌等;Ⅶ度和Ⅵ度区房屋破坏以未设防农居房屋为主,多表现为局部垮塌、墙体开裂、屋顶梭瓦等。

(5) 本次地震引发地质灾害点较多,分布上具有面广、点多的特点,多以中小型规模的滚石、滑坡为主,且多集中于Ⅷ度和Ⅸ度区,此外本次地震由次生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占比高于房屋。

(6) 本次地震通讯、电力、交通设施受损较严重,并且影响的人数多、范围广、持续时间较长,破坏特征主要为通讯设备基站受损、电力设施线路跳闸、变电站停运、电线杆毁坏、交通道路路基失稳、挡土墙破坏、滑坡导致道路中断等,造成破坏严重的原因主要为多数基础设施设置在地质灾害影响的范围内。

3.2 建议

(1) 开展区域人员死亡精细化研究。当前关于地震造成人员死亡原因和评估方法的研究多集中在建筑物破坏这一致死因素。本次泸定6.8级地震有86%的死亡人员因次生地质灾害致死,打破了“地震的人员伤亡主要由建筑物垮塌造成”这一传统认识。分区域探索同等地震力作用下人员致死的成因和规律,综合考虑次生灾害、建筑物破坏、人口活动、防灾治理及救援能力等因素,开展区域人员死亡精细化模型研究,对提高快速评估系统的准确性、提升应急处置能力、降低灾害损失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2) 加强地质灾害治理与数据共享。建议加强灾区地质灾害治理和隐患排查,增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若出现明显风险隐患点,可提前进行人工干预,对部分碎石高发的隐患点,增加防护网装置,避免碎石掉落,在地质灾害隐患频发或存在潜在隐患的位置,设置相应的风险隐患提示标语及标识等。同时,建议地震、自然资源、气象、应急等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平时开展地震灾害风险研究,服务于各行业的应急准备,震时开展灾情联合会商,为精准救援提供技术支撑。

(3) 总结房屋抗震经验,加强老旧房屋排查和加固。本次地震由房屋造成人员伤亡的比例不高,这与近年四川房屋加固工程的成效有关,建议总结该地区房屋抗震方面的经验,同时对灾区房屋进行隐患排查,进一步摸清老旧房屋风险底数及分布情况,对于分布在边坡、地基不稳区域的房屋,当地政府可在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时,合理进行布局,并对现存老旧房屋进行加固。

(4) 根据场地条件合理布局生命线工程分布。建议灾区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布局通讯、电力和交通设施分布,尽量避开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地基容易失稳的地段。若实在无法避开,需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此外,若条件允许,基层乡镇政府及个别偏远村落可储备一定量的发电设备、应急通讯设备和道路抢通设备,做好应对“三断”情况的准备。

(5) 加强地震应急成果在应急预案中的融合应用。一次中强地震后地震灾害和应急处置都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呈现,具备区域属性的灾害特征和应急行动是非常有价值的经验,其中灾害时间、空间、强度特征和救援情景等更小颗粒度的成果为地震应急预案的更新提供了翔实的数据。建议各市县在制定重特大地震应急救援行动方案的过程中吸纳地震应急成果,增加方案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致谢: 文章在撰写过程中得到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及四川省地震局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此对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四川省地震局地震现场工作队提供的现场相关灾害数据、震害图片等深表感谢。
参考文献
白明坤、Marie-Luce C、李海兵等, 2022, 鲜水河断裂带乾宁段晚第四纪走滑速率及区域强震危险性研究, 地质学报, 96(7): 2312-2332. DOI:10.3969/j.issn.0001-5717.2022.07.005
陈桂华、徐锡伟、闻学泽等, 2008, 川滇块体北-东边界活动构造带运动学转换与变形分解作用, 地震地质, 30(1): 58-85. DOI:10.3969/j.issn.0253-4967.2008.01.005
冯蔚、刘杰、罗佳宏等, 2018, 运用理论格林函数模拟新疆阿克陶6.7级地震强地面运动, 地震地质, 40(4): 850-860. DOI:10.3969/j.issn.0253-4967.2018.04.009
高建国、贾燕, 2005, 地震救援能力的一项指标——地震灾害发布时间的研究, 灾害学, 20(1): 32-36. DOI:10.3969/j.issn.1004-4574.2005.01.005
郭迅, 2009, 汶川大地震震害特点与成因分析,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9(6): 74-87.
韩金良、吴树仁、何淑军等, 2009, 5.12汶川8级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机制浅析, 地学前缘, 16(3): 306-326. DOI:10.3321/j.issn:1005-2321.2009.03.025
黄润秋、王运生、裴向军等, 2013, 4·20芦山MS7.0地震地质灾害特征,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48(4): 581-589. DOI:10.3969/j.issn.0258-2724.2013.04.001
李大虎、丁志峰、吴萍萍等, 2015, 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的深部孕震环境与2014年康定MS6.3地震, 地球物理学报, 58(6): 1941-1953.
李皓、刘金龙、江小林等, 2018, 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灾害特点浅析, 震灾防御技术, 13(3): 679-688.
梁明剑. 2019. 鲜水河断裂晚第四纪活动习性. 博士学位论文. 北京: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李永强、李兆隆, 2016, 2014年云南鲁甸6.5级地震致人死亡情况分析, 中国地震, 32(4): 787-800. DOI:10.3969/j.issn.1001-4683.2016.04.022
李志强、侯建盛、李洋等, 2013,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MS7.0地震灾害特点分析, 地震地质, 35(2): 398-410. DOI:10.3969/j.issn.0253-4967.2013.02.018
刘玉法. 2018. 川西南河断裂潜在强震危险性及砂土液化预测研究. 博士学位论文. 成都: 成都理工大学.
卢永坤、张建国、张方浩等, 2021, 2021年云南漾濞MS6.4地震烈度与震害特征, 地震研究, 44(3): 429-438.
宁宝坤、曲国胜、张鹤等, 2006, 人员死亡的时间统计在地震灾情快速评估中的初步应用研究,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14(6): 56-62.
裴向军、黄润秋, 2013, "4·20"芦山地震地质灾害特征分析,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0(3): 257-263. DOI:10.3969/j.issn.1671-9727.2013.03.05
钱洪、艾伦 C R、罗灼礼等, 1988, 全新世以来鲜水河断裂的活动特征, 中国地震, (02): 11-20.
任静、阿里木江·亚力昆、李志强等, 2020, 2020年1月19日新疆伽师6.4级地震灾害损失快速评估精准性分析, 震灾防御技术, 15(2): 349-358.
帅向华、姜立新、侯建盛等, 2014, 云南鲁甸6.5级地震灾害特点浅析, 震灾防御技术, 9(3): 340-358.
四川省统计局, 2021, 四川统计年鉴,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铁永波、张宪政、卢佳燕等, 2022, 四川省泸定县MS6.8地震地质灾害发育规律与减灾对策,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49(6): 1-12.
王广军, 1982, 我国境内历史地震等震线的某些特征, 地震工程动态, (4): 1-7.
闻学泽, 2000, 四川西部鲜水河-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的地震破裂分段特征, 地震地质, 22(3): 239-249.
吴健、吕红山、刘爱文, 2008, 汶川地震烈度分布与震源过程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震灾防御技术, 3(3): 224-229.
吴新燕、吴昊昱、路尧等, 2019, 地震新闻报道中中国地震死亡人数时间序列特征研究, 灾害学, 34(1): 34-37.
夏朝旭、聂高众、李华玥等, 2022, 基于历史地震数据的地震烈度与人员死亡率相关性研究, 中国地震, 38(1): 153-16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6, GB 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周荣军、何玉林、杨涛等, 2001, 鲜水河-安宁河断裂带磨西-冕宁段的滑动速率与强震位错, 中国地震, 17(3): 253-262. DOI:10.3969/j.issn.1001-4683.2001.0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