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  2024, Vol. 40 Issue (1): 1-23
国家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开发及实践
申源1, 郭凯2, 梁厚朗1, 蔡一川1, 米思衡1, 程思智1, 赵俊1     
1. 四川省地震局,成都 610041;
2.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 100045
摘要: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系统是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五大技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对外发布紧急地震信息的关键环节和出口。作为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先行先试”单位,四川省地震局基于分布式服务架构开发平台,运用MQTT消息队列等技术,采用JAVA语言完成了四川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系统(B系统)的设计与定制开发。目前,该系统已纳入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紧急地震信息发布的核心业务系统并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应用,解决了现有紧急地震信息发布系统单一运行的风险,进一步提高了信息发布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时效性。
关键词紧急地震信息    B系统    系统设计    地震预警    
Design,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of National Emergent Seismic Information Service Software
Shen Yuan1, Guo Kai2, Liang Houlang1, Cai Yichuan1, Mi Siheng1, Cheng Sizhi1, Zhao Jun1     
1. Sichuan Earthquake Agency, Chengdu 610041, China;
2. China Earthquake Networks Center, Beijing 100045, China
Abstract: The emergent seismic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five major technical systems of the National Seismic Intensity Fast-Early-Warning Project. It also serves as an essential link and the final outlet for the emergent seismic information for public release. Leveraging a distributed service architecture development platform, the Sichuan Earthquake Agency integrated message queuing telemetry transport and various other techniques with JAVA to independently develop and designed the system for emergent seismic information service software. Currently, this system has been integrated into the core business system of emergent seismic information release in the National Seismic Intensity Fast-Early-Warning Project and has also been deployed and utilized throughout China. Consequently, potential risks associated with the single system operation of the current emergent seismic information release have been mitigated. With this system, the stability, safety and timeliness of information release will b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Key words: Emergent seismic information     B system     System design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0 引言

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共建设包括台站观测系统、通信网络系统、数据处理系统、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系统和技术支持与保障系统在内的五大业务系统(肖武军,2023)。按照项目建设目标,作为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和出口,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系统将对外提供包括地震预警、地震参数速报、地震烈度速报、地震动参数速报、地震应急产品等多类信息,面向社会公众和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单位、行业及生命线工程企业(如铁路、核电、水利、燃气、化工、医疗卫生、教育、商业)等开展紧急地震信息服务应用(高楠等,2017温瑞智等,2020侯建民等,2022),是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8年,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启动实施后,四川作为“先行先试”单位,在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配套提供的紧急地震信息发布系统(以下简称“A系统”)未研发完成前,通过“边建设、边服务、边改进”的方式,定制开发了适合于四川省地震监测预警业务运行和对外服务需求的四川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系统(以下简称“B系统”),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对外提供预警信息试运行服务,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立体联动、覆盖四川全省地域范围的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监测能力体系,实现在地震发生后向公众快速准确传递地震信息,第一时间向省、市各级政府机构发出应急响应通知,第一时间向特种行业提供信息的服务能力(程思智等,2021)。B系统开发完成后,通过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法人单位组织的多轮集中攻坚,进一步对系统软件功能进行了多次优化和完善。B系统自2019年11月上线以来运行稳定,经多次地震实际检验,系统运行反馈良好。

2022年底,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定制开发的A系统在全国进行部署应用,在系统运行和软件升级过程中发现紧急信息服务保障成为预警系统业务运行全链条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①单点运行存在风险,即A系统无备份运行系统,一旦A系统出现异常会导致对外服务中断;②A系统升级期间对外服务也会中断,且中断时间较长(目前小版本软件升级大约中断半小时左右)。借鉴现有预警软件采用双套系统(异构)并行的冗余模式,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法人单位综合评估了四川省地震局定制开发的B系统后认为,该系统经历多次地震的实际检验,先后通过了中国地震局组织的中期评估、督导评估、试运行前评估,系统成熟且运行稳定,决定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应用,与A系统并行运行,保障紧急地震信息服务业务系统运行的可用性和健壮性,进一步提高信息发布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时效性。

1 B系统设计 1.1 系统设计思路及目标

在建设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之前,地震系统对外提供防震减灾信息服务的渠道主要包括12322地震速报短信服务平台、中国地震信息网、速报机器人、地震速报手机APP以及各省地震局官方微博和微信、手机短信等方式,主要提供地震速报服务。时效性方面,自动地震速报信息在1~2min内发布,正式速报信息在10~20min内发布,政府、企业及社会得到地震信息相对较慢,时效性较差,内容也不够丰富,发布手段相对单一,覆盖范围有限。

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系统是地震烈度速报与工程的应用部分,是对外服务的窗口。国家预警工程实施后,提出了预警信息秒级发布的需求,并将进一步缩短速报信息的产出和发布时间,现有的发布系统难以满足预警时效要求、更无法满足公众和有关行业的需求。四川省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思路为建设省、市、县三级紧急地震信息服务体系,需要快速为省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市县级地震管理部门发送紧急地震信息,从而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后为地震应急救援提供决策依据;需要为新闻媒体提供震情与预警信息,从而快速向社会公众发布;为高速铁路、水库等重大工程、示范中小学、紧急救援队等用户提供预警信息服务与灾害快速评估信息服务。基于此,B系统在设计时提出了以下几个目标:

(1) 对预警信息产品的产出控制在秒级的时效水平(平均5~15s),因此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以下简称“国家中心”)及省级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中心(以下简称“省级中心”)都应具备高性能的信息处理系统和信息发布平台,并尽可能采用多任务并行处理的系统,以达到对超大容量数据及多任务处理的时效性。

(2) 系统应有高可靠性,满足7×24h稳定运行需求,并采用必要的冗余设计和虚拟化集成。

(3) 系统应具备不同的服务策略和服务产品,特别是预警信息的产出和发布,其产品样式和发布方式需做出一对一的精细设计和服务规划,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差异化需求。

(4) 系统应充分考虑软硬件支撑系统和软件应用功能的平滑升级需求,实现系统性能的提升和功能的扩展,为大规模部署和用户的接入服务奠定基础。

(5) 由于系统服务对象涉及政府、企业、学校、媒体等多种行业和部门,服务内容包括文字、音视频、图像等多种形态,因此,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兼容性,以满足用户对地震紧急信息服务的多样性需求。

1.2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B系统采用了基于分布式服务架构的开发平台,运用消息队列、分布式系统设计以及容器化和容器编排等技术,通过有效整合系统实现了高度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系统设计从信息流转、应用管理、市县服务等方面着手,重点解决地震预警信息的接收及发布、地震预警演练、终端设备监控、指挥监控、系统配置管理、市县信息转发管理等业务功能,并通过多种服务渠道,向政府、社会公众和行业等不同用户推送紧急地震信息。系统总体架构如图 1所示,具体内容如下:

图 1 系统总体架构

(1) 基础设施层

B系统依托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现有网络环境进行部署建设,保障各类业务数据的平稳传输及互联互通。

(2) 支撑层

为提升B系统的部署及运维能力,系统进一步整合各类基础技术组件,包括统一用户、统一流程、统一权限、统一配置等,为全国范围内不同地震主管部门的平台使用需求提供共性技术支撑能力,尽可能满足不同类型用户对于系统业务的使用需求。

(3) 数据层

对紧急地震信息管理业务过程中接收或产生的各类业务数据进行管理,包括地震预警信息接收数据、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数据、终端运行数据、模拟演练数据、注册授权数据等,为进一步开展地震指挥监控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来源支撑。

(4) 应用层

B系统针对国家、省级中心和市级紧急地震信息转发中心(以下简称“市级中心”)相关地震主管部门提供系统功能支撑。整个B系统包括紧急地震信息发布子系统、紧急地震信息服务子系统、紧急地震信息发布市县平台三大部分,其中在国家和省级中心部署紧急地震信息发布子系统、紧急地震信息服务子系统构成省级地震信息发布平台,在市级中心部署紧急地震信息发布市县平台,为国家、省、市县地震信息产品接收、发布、管理、模拟演练、避难场所、注册授权、指挥监控等管理业务提供系统功能支撑。

(5) 展示层

B系统提供了统一规范的数据接口,通过与新媒体矩阵、支付宝、微信等APP,市县防震减灾部门的应急指挥系统以及各类专用服务终端进行接口对接,提供了文本、图片、视频、声音等不同形式的紧急地震信息在各类接收端进行推送展示。

(6) 用户层

B系统为不同用户类型提供相对应的服务,面对社会公众通过专用服务终端设备或新媒体渠道第一时间发布地震预警信息;面对政府机关将第一时间输出地震预警及速报信息,为震后应急处置提供支撑;面对地震相关主管部门,能够第一时间接收并管理各类地震预警信息以及对外发布情况管理;面对行业机构将第一时间输出其所需的地震预警信息,为后续防范地震次生灾害提供支撑。

1.3 系统业务流程设计

依据冗余性原则,B系统与A系统独立部署、并行运行,在一套系统升级或发生故障时,另外一套系统可以继续提供服务,两套系统同时接收各级融合决策软件推送的各类产品和信息。通过在国家中心和省级中心分别部署B系统的紧急地震信息发布子系统和紧急地震信息服务子系统,在市级中心部署紧急地震信息发布市县平台,形成“国-省-市”三级信息发布体系。其中,国家中心上联一级融合决策软件、下联专用服务终端等服务对象接入。省级中心上联各省局预警中心的二级融合决策软件,下联专用服务终端等服务对象接入,同时向市级中心的紧急地震信息发布市县平台推送紧急地震信息,并接收市级中心的服务反馈。市级中心上联省级中心紧急地震信息发布子系统,接收本市对应专用服务终端的服务反馈,向省级中心紧急地震信息服务子系统进行服务反馈。系统业务流程如图 2所示。

图 2 系统业务流程
1.4 系统功能设计

B系统总体功能包括地震信息产品的接收与发布、发布策略及发布渠道设置、边界及主题管理、终端管理、指挥监控、信息查询、地震演练、科普宣传、避难场所管理、厂商管理、注册授权、系统配置等功能,系统功能结构如图 3所示。

图 3 系统功能模块
1.4.1 紧急地震信息发布子系统

(1) 地震信息产品接收

地震信息产品接收主要实现接收各上游系统生成的地震预警信息、地震参数速报信息等数据产品并将相应的信息进行持久化存储的功能。

(2) 地震信息产品发布

地震信息产品发布主要实现对地震信息对应的用户群进行发布、策略计算等处理,并将地震信息发布到专用服务终端自有系统软件的功能。

(3) 发布渠道设置

发布渠道设置主要实现信息发布系统产出的地震产品信息发布渠道的连接信息进行配置管理,添加发布渠道后,系统根据发布策略对相应的发布渠道进行发布。

(4) 发布策略设置

发布策略设置主要实现信息发布系统可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不同用途,设置个性化紧急地震信息服务产品发布策略,并对地震预警信息、地震速报信息等条件执行时做日志记录的功能。

(5) 边界管理

边界管理主要实现发布系统发布时对地震信息区域限制的配置管理,添加边界后,系统根据设置的边界对相应的区域进行发布策略判断。

(6) 主题管理

主题管理主要实现对信息发布系统发布和接收地震信息时的主题进行管理,添加主题后,系统根据发布策略设置的主题进行订阅和发布。

(7) 地震事件查询

地震信息查询主要实现信息发布系统用户对地震预警信息、地震速报信息等地震事件查询的功能。

1.4.2 紧急地震信息服务子系统

(1) 接收端注册管理

接收端注册管理主要实现专用服务终端从入网申请到信息审核再到注册授权等注册管理功能。管理人员在信息发布系统中录入准备接入终端信息注册信息,提交申请后,对提交的申请进行审核,同时给相关专用服务终端分配license和Client ID,并将相关信息下发,用于后续终端进行相关入网注册等操作。

(2) 地震预警演练

为用户提供地震演练服务,可根据演练需求通过选择系统设定的地震演练模板或专用服务终端在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后呈现的闪爆灯颜色来触发地震事件,演练时可自由设置演练时间,此外用户可自定义演练模板。

(3) 地震信息接收

主要实现自动实时接收并展示来自于信息发布系统(国家级/省级)地震信息(地震预警信息、地震参数速报信息)的功能。

(4) 预警信息查询

预警信息发布结果查询功能用于以地震事件为维度查看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情况。

(5) 速报信息查询

速报信息发布结果查询功能用于以地震事件为维度查看地震速报信息发布情况。

(6) 指挥监控中心

进行可视化展示,基于GIS地图可查看所有终端分布,显示已安装的设备数量、设备位置、在线和离线情况以及可按不同的设备和状态进行筛选显示;可在地图上显示地震预警信息,如发震地点、时间、经纬度、震级、本地烈度和震中距等信息以及断裂带、台站分布等地震专业基础信息;可显示全球范围内发布的地震速报信息,并在地图上显示发震地点、时间、经纬度、震级、本地烈度和震中距等信息;避难场所主要是在地图显示避难场所的位置及物资储备详情,可对避难场所进行搜索。

(7) 终端设备监控

终端设备监控分别有五大内容板块:终端管理、终端离线统计、终端离线率统计(累计)、机构终端在线离线统计和区域终端在线离线统计。终端管理对终端基本信息进行维护以及远程控制终端信息;终端离线统计对终端离线情况进行统计;终端离线率统计(累计)对终端离线率进行累计统计;机构终端在线离线统计对各机构的终端在线离线情况进行统计;区域终端在线离线统计对区域的终端在线离线情况进行统计。

(8) 市县发布平台管理

市县发布平台管理主要对市县发布平台进行增、删、改、查的维护。

(9) 终端内容管理

进行科普信息管理,提供终端科普信息的发布、审核、编辑、播放设置等业务管理。

(10) 避难场所管理

避难场所管理主要对避难场所进行增、删、改、查的维护。

(11) 系统设置

系统设置主要对机构、用户角色、操作日志等信息进行维护。

1.4.3 紧急地震信息发布市县平台

(1) 工作台

可展示市县平台的基本信息、服务信息,对地震预警、速报发布的数据进行统计展示;对平台在线、注册的终端数量进行统计展示;对终端注册许可的情况进行统计展示;对厂商的终端信息进行统计展示。

(2) 地震信息管理

包括地震预警信息、地震速报信息、地震预警反馈。可展示订阅MQTT消息源所接收到的所有地震预警信息和速报信息以及发布状态;地震预警反馈可统计展示各类终端和第三方平台的地震预警接收响应记录,包括预警等级、本地烈度、倒计时、震中距等信息。

(3) 终端信息管理

终端设备监控分别有四大内容板块:终端分组管理、终端信息管理、许可证申请和许可证查询。终端分组管理可根据终端用户种类进行分组,并判断是否启用;终端信息管理可通过选择许可证号、数据源类型、终端分组、厂商等关键字段对终端进行查询;许可证申请可生成许可证号,供终端注册使用;许可证查询可查看已注册授权终端的许可证号、状态、注册时间等信息。

(4) 地震演练管理

地震演练管理可配置演练模板,并通过设置不同的演练类型、演练时效等开展地震演练。可进行指定终端、全部终端开展预警测试,包括单台测试、分组测试、全部测试等。

(5) 发布策略管理

根据用户需求,通过设置边界信息和发布策略来指定发布对应边界范围内不同震级、烈度的地震预警。

(6) 转发平台管理

新增、删除和查询平台下的下一级转发平台,对不同转发平台进行分组管理,查看转发平台启用、在线、注册等情况以及转发平台许可证和转发平台基本信息。

(7) 避难场所管理

新增、删除和查询周边范围内的应急避难场所,包括级别、面积、可容纳人数等信息以及应急物资的储备情况。

(8) 厂商资料管理

新增、删除和查询不同厂商的联系人、电话、地址等信息,并对厂商的终端类型信息进行新增、删除、编辑等。查询厂商的终端信息及在线、注册等状态。

(9) 注册授权管理

查询平台基本信息,对平台接入的MQTT服务进行注册授权,对各类授权服务的基本信息、主体信息等进行维护。

(10) 系统配置管理

主要包括用户的增删、角色分配、平台的菜单管理等功能。

1.5 系统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建设是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系统的重要数据基础,数据库主要实现与其他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软件的接口与数据交流(杨波等,2017)。B系统数据库服务器操作系统为Linux,在JAVA平台下开发。系统数据库采用Mysql数据库,各数据表的字段命名采用英文单词(或英文简写)进行命名,全部为小写字母;如字段由多个单词组成,则每个单词之间加下划线“_”(表 1)。

表 1 数据表命名规则示例

其中,紧急地震信息发布子系统数据库英文名称为ewis_server_pub,包括系统信息数据库、基础信息数据库、地震信息数据库3大类16小类数据(表 2);紧急地震信息服务子系统数据库英文名称为earthquake,包括基础数据库、地震信息数据库、终端信息数据库3大类15小类数据(表 3);紧急地震信息发布市县平台数据库英文名称为county_transfer,包括系统信息数据库、业务信息数据库2大类14小类数据(表 4)。

表 2 紧急地震信息发布子系统数据库表单

表 3 紧急地震信息服务子系统数据库表单

表 4 紧急地震信息发布市县平台数据库表单
2 系统实现与部署 2.1 系统关键功能

在地震发生后,B系统实时接收二级融合决策软件推送的地震信息,系统根据用户需求对地震预警、地震烈度速报和地震参数速报等信息进行产品加工,向政府有关部门、特殊行业以及社会公众发布。系统部分主要功能如下:

(1) 地震信息接收

地震信息发布模块通过接收二级融合决策软件实时推送的地震信息并将相应的信息进行持久化存储,供后续发布模块调用。

boolean connection=getConnection();

if(connection)

{

  // 创建会话

  session=conn.createSession(Boolean. FALSE,Session. AUTO_ACKNOWLEDGE);

  // 创建目的地(主题)

  String topic=mqttBean.getEewTopics().get(0);

  Destination dest=session.createTopic(topic);

  // 创建消息消费者

  messConsumer=session.createConsumer(dest);

  // 监听消息

  ActiveMQMessageArrived messageArrived=new ActiveMQMessageArrived(redisUtils,eewReleaseService,eewReleaseDetailService,eewReceiveService);

  messageArrived.setTopic(topic);

  messageArrived.setMqttBean(mqttBean);

  messConsumer.setMessageListener(messageArrived);

  // 连接消息源

  startReconnect();

}

(2) 地震信息发布

系统能够根据接收端和服务对象的个性化信息需求,灵活设定定制化的地震预警发布策略,智能判断符合配置策略条件的地震预警信息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发布,以满足不同用户和服务需求的个性化信息传递。该功能提高了系统的适应性和用户体验,确保地震预警信息在各个方面都能更加精准、定制化地传达到目标接收端。

{

  JSONObject json=new JSONObject();

  String WarnningLevel=“noalert”;

  Double epiIntensity=earlywarning.getEpiIntensity();

  // 预警等级判断

  if(epiIntensity>=1 && epiIntensity<3)

  {

  WarnningLevel=“blue”;

  }

  else if(epiIntensity>=3 && epiIntensity<5)

  {

  WarnningLevel=“yellow”;

  }

  else if(epiIntensity>=5 && epiIntensity<7)

  {

  WarnningLevel=“orange”;

  }

  else if(epiIntensity>=7)

  {

  WarnningLevel=“red”;

  }

  json.put(“1”,earlywarning.getEventId());//消息ID

  json.put(“2”,msgType);//事件类型

  json.put(“3”,DateUtil.dateFormat(“yyyy-MM-dd HH:mm:ss. SSS”,earlywarning.getSendtime()));//发送事件

  json.put(“4”,MsgSource);//消息来源

  json.put(“5”,checkCode);//校验码

  json.put(“6”,“1.0”);//版本号

  json.put(“7”,earlywarning.getEventId().split(“_”)[0]);//事件ID

  json.put(“8”,SerialNumber);//序列号

  json.put(“9”,Producer);//发送者

  json.put(“10”,Receiver);//接收者

  json.put(“11”,WarnningLevel);//预警等级

  json.put(“12”,DateUtil.dateFormat(“yyyy-MM-dd HH:mm:ss. SSS”,earlywarning.getShockTime()));//发震时间

  json.put(“13”,earlywarning.getPlaceName());//发震地点

  json.put(“14”,earlywarning.getLongitude());//经度

  json.put(“15”,earlywarning.getLatitude());//纬度

  json.put(“16”,earlywarning.getDepth());//深度

  json.put(“17”,earlywarning.getMagnitude());//震级

  json.put(“18”,earlywarning.getEpiIntensity());//震中烈度

  return json;

}

(3) 信息服务简报自动生成

系统对接收的地震信息产品发布完成后,收集本次地震事件的所有地震信息产品、发布过程中记录的发布日志以及发布后接收端反馈的信息等数据,通过分析统计生成此次地震事件的信息服务报告。

Map<String,Object>result=new HashMap<>();

Try

{

  // 生成简报内容

  String Province=Province.getName(GloableConstant. PROVINCE);

  result.put(“province”,province);

  result.put(“appName”,appName);

  // 生成地震信息

  Map<String,Object>params=new HashMap<>();

  params.put(“eventId”,eventId+“%”);

  List<Map<String,Object>>releaseList=earlywarningSourceService.findReleaseInfoByParam(params);

  ServiceProduct serviceProduct=serviceProductService.findByJeewId(eventId);

  Map<String,Object>fristMap=new HashMap<>();

  fristMap.put(“shockTime”,fristShockTimeStr);

  fristMap.put(“placeName”,fristPlaceName);

  fristMap.put(“latitude”,fristLatitudeStr);

  fristMap.put(“longitude”,fristLongitudeStr);

  fristMap.put(“magnitude”,fristMagnitude);

  fristMap.put(“releaseTime”,fristReleaseTimeStr);

  result.put(“topName”,this.getTopName(type));

  result.put(“head”,head);

  result.put(“finalStb”,finalStb);

  result.put(“firstStb”,firstStb);

  result.put(“fristInfo”,fristMap);// 首报信息

  result.put(“cityInfos”,cityInfos);// 各地市首报烈度倒计时信息

  String fileName=finalPlaceName+finalMagnitude+“级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简报.”;

  if(StringUtil.isNotBlank(flag)&& “pdf”.equalsIgnoreCase(flag))

  {

    String outputFileName=fileName+suffix_pdf;

    //生成pdf文件

    WordUtils.createDocxToPdf(request,response,result,docxTemplateFile,xmlDocument,xmlDocumentXmlRels,xmlContentTypes,xmlHeader,templatePath,outputFileTempPath,outputFileName);

  }

  else

  {

    String outputFileName=fileName+suffix_docx;

    //生成word文件

    WordUtils.createDocx(request,response,result,docxTemplateFile,xmlDocument,xmlDocumentXmlRels,xmlContentTypes,xmlHeader,templatePath,outputFileTempPath,outputFileName);

  }

}

catch(Exception e)

{

  log.info(“导出预警信息发布情况异常”,e);

}

2.2 系统部分功能界面展示

B系统基于MQTT消息队列技术实现地震信息接收和发布的开发。采用B/S设计模式,利用JAVA语言完成代码编码,并通过UI设计完成了整个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主要功能界面见图 4~6

图 4 紧急地震信息发布子系统部分界面示意图

图 5 紧急地震信息服务子系统部分界面示意图

图 6 紧急地震信息发布市县平台示意图
2.3 系统部署 2.3.1 系统部署资源需求

B系统部署充分利用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已有的服务器以及网络资源进行。资源需求方面,国家中心部署需配置15台服务器(虚拟机)完成系统部署(表 5);每个省级中心需配置12台服务器(虚拟机)完成系统部署(表 6),若省级中心资源有限,最少需配置6台服务器(虚拟机);每个市级中心需配置2台服务器(虚拟机)完成系统部署(表 7)。

表 5 国家中心服务器资源部署清单

表 6 省级中心服务器资源部署清单

表 7 市级中心服务器资源部署清单
2.3.2 系统部署方式

B系统部署环境为openEuler操作系统,其中紧急地震信息发布子系统以及紧急地震信息服务子系统(以下简称“子系统”)部署在国家中心和各省级中心的预警业务区和隔离区,预警业务区部署Kubernets集群,Kubernets集群包含控制节点和业务节点(图 7)。以此保障子系统能够实时接收二级融合决策软件、地震速报系统、烈度速报系统等地震信息产品,根据需求对产出的地震预警、地震烈度速报和地震参数速报等信息进行产品加工,通过多种方式渠道推送至政府、公众、行业和企业等用户。

图 7 国家及省级中心系统部署示意图

同时,子系统提供终端或其他接入端预警服务,能够将端口映射到互联网,在防火墙上配置端口转发规则,将外部访问转发到DMZ预警对外发布区,并使用防火墙和其他安全措施来保证系统和数据的安全。国家中心和各省级中心需确保本地防火墙已经允许外部网络访问开放的端口,并根据需要配置其他安全设置,如访问控制列表(ACL)、数据加密等。

紧急地震信息发布市县平台则由各市提供相应服务器资源进行系统部署,通过“21”专网与紧急地震信息发布子系统和服务子系统进行数据互通,以此接收相应地震预警信息数据,后续紧急地震信息发布市县平台能够通过防火墙对市级所属的地震专用服务终端或其他信息发布渠道进行地震预警信息发布(图 8)。

图 8 市级中心系统部署示意图
2.3.3 系统运行性能指标

B系统具备负载均衡能力,可以保障多用户并发访问时系统的可靠性和系统性能不受严重影响。系统具备以下性能:

(1) 系统能实现7×24h的连续运行;

(2) 在多人同时使用的情况下,系统运行流畅、稳定,网络和本地查询响应速度小于3s;

(3) 单次操作的资源搜索响应时间在2s内;

(4) 数据库管理系统操作简便,数据库管理系统可移植性强,配置步骤少;

(5) 平台接收预警信息到处理、发布总耗时在1s内完成。

3 系统产出 3.1 预警信息接收及发布耗时

B系统自2021年6月通过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组织的上线试运行督导评估后,系统均按照设定的发布策略对二级融合决策软件产出的地震预警信息进行实时发布,系统的稳定性和时效性得到了实践检验。目前,B系统接收二级融合决策软件推送的预警信息平均耗时在0.04s内(二级融合决策软件更新导致2022年之前平台系统推送时间无数据,无法统计接收信息耗时;2022年7—9月,B系统作为二级发布平台接收A系统转发的预警信息,A系统转发时间较长导致B系统接收信息耗时增大,未统计在内),平均在0.049s内对外推送预警信息,系统信息接收及发布耗时见表 8

表 8 系统信息接收及发布耗时统计
3.2 信息发布策略

(1) 地震预警信息

一般用户(社会公众、示范学校等):本省发生4.0级及以上地震,或本省的最大预测地震烈度大于等于Ⅴ度。

专业用户(政府、特殊行业等):本省发生3.5级及以上地震,或本省的最大预测地震烈度大于等于Ⅳ度,也可根据行业需求定制。

第三方根据其服务的用户按照相应的策略发布。

(2) 地震速报信息

省行政区边线外50km范围内(含本行政区)发生M≥3.0、国内M≥5.0、全球M≥7.0的地震,向政府、社会公众、示范学校、第三方、特殊行业等发布地震速报信息。境外地震只提供正式速报信息。

(3) 地震烈度速报和地震动参数信息

省内发生M≥4.0地震时,向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发送地震烈度速报和地震动参数信息。特殊行业、第三方等可根据需求定制。

(4) 灾情快速评估信息

震中预测地震烈度大于等于Ⅵ度时,向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发送灾情快速评估信息。

以上为四川省境内的信息发布策略,B系统各用户单位可根据属地政府要求或业务工作实际需求进行配置。

3.3 产出应用

以2022年9月5日泸定6.8级地震(发震时刻:12时52分18秒)为例,B系统的紧急地震信息发布子系统在震后7.24s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并在12时52分26.002s(震后8.002s)发布第一报预警信息。紧急地震信息服务子系统共收到512台专用服务终端的响应反馈信息,其中有14台预估烈度为Ⅵ度,预警时间0~17s(图 9);35台预估烈度为Ⅴ度,预警时间3~22s;135台预估烈度为Ⅳ度,预警时间18~52s,其余35台预估烈度为Ⅲ度以下。

图 9 康定地震监测中心站专用服务终端预警信息接收及响应界面

安装在自贡、乐山、眉山、雅安及广元的630台地震预警应急广播终端共有127台发出预警警报(图 10),进行了地震预警倒计时播报。其中,达到红色预警等级的有21台,橙色预警等级105台,黄色预警等级1台。

图 10 “村村响”广播终端预警信息接收及响应分布示意图

与此同时,系统还向3.7万余名手机APP用户以及支付宝“地震预警”小程序、四川省戒毒局、石棉县应急局、西南油气田等第三方用户推送了预警信息(图 11)。

图 11 第三方转发平台紧急地震信息发布
4 结语

B系统目前已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31个省级地震局单位部署运行,有效降低了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系统单点运行的风险。在信息管理特别是专用服务终端、第三方用户信息接收及响应反馈方面,相比A系统,B系统在功能设计上增加了不仅能够直观地展示不同渠道、不同用户在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地震速报信息的响应情况,还能够在信息服务简报中自动生成相关内容,为抗震救灾指挥提供决策参考依据,也切实提高了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的减灾实效。下一步,B系统将结合各用户单位的反馈意见,在终端运维监控、系统运维管理、第三方服务管理等方面继续优化和完善,不断提升系统对外服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程思智、申源、赵俊等, 2021, 四川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 四川地震, (3): 28-33.
高楠、闫曦、王松等, 2017, 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紧急信息服务系统设计与分析, 防灾减灾学报, 33(3): 87-91.
侯建民、郭凯、崔满丰等, 2022, 基于可视化技术的地震信息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 中国地震, 38(3): 574-584.
温瑞智、马强、张格明等, 2020, 重大工程地震紧急处置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 地震科学进展, 50(2): 1-15.
肖武军, 2023, 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 防灾博览, (1): 18-23.
杨波、张炳、谢石文等, 2017, 安徽地区实现地震烈度速报及预警的关键技术, 科技视界, (11): 36~37,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