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7.0级地震松潘至九寨沟震害特征及分析
CSTR:
作者:
中图分类号:

P315

基金项目:

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社会发展(BE2014731)和中国地震局星火计划攻关项目(XH16014)资助


Seismic disaster characteristics and analysis of the Jiuzhaigou MS7.0 earthquake from Songpan to Jiuzhaigou
Author: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19]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对九寨沟7.0级地震松潘至九寨沟各烈度区的房屋结构特点和震害特征进行了分析。该地区新建建筑(尤其是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良好,砖混、砖木等结构整体性较差,地震中损坏普遍。通过计算分析震害指数后发现,框架结构震害指数远小于土木、砖木结构;在Ⅵ度区框架结构震害指数普遍为0,随烈度增加,框架结构的震害指数快速增加,而增加幅度逐渐减小。此外,探讨了缺乏建筑物的地区以及建筑物结构为单一框架结构地区的烈度评定问题并给出了相关的建议,以期对今后的地震现场工作起到参考借鉴作用。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ed the features of the buildings and analyzed the seismic disast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Jiuzhaigou MS7.0 earthquake from Songpan to Jiuzhaigou. The new buildings(especially the frame structure)had a good anti-seismic performance in this area. The entirety of the brick-wood structure and the brick-concrete structure were poor, and they were widely damaged in the earthquake. By computing seismic damage index, we found that:the seismic damage index of the frame structure was far less than that of the civil structure and brick-wood structure. The seismic damage index of frame structure was all zero in the Ⅵ area. It was going up rapidly when the intensity increased, but the increasing degree slowed down. Finally, we discussed how to evaluate the intensity in the areas where there were fewer buildings or there was only one structure type, and we offered some advice for future field work reference.

    参考文献
    陈国兴、景立平、汤皓等,2009,汶川地震中绵竹市水库土坝震损调查与分析,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1(1),15~23。
    陈宁生、刘丽红、邓明枫等,2013,"4·20"芦山地震后的四川地质灾害形势预测与防治对策,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0(4),62~69。
    非明伦、余庆坤、谢英情等,2006,鲁甸5.6级地震震害分析,地震研究,29(1),87~91。
    郭婷婷、于贵华、徐锡伟,2010,汶川地震灾害特征与建筑物震害原因探讨,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32(4),125~133。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9,中国地震烈度表(GB/T 17742-2008),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2,地震现场工作第3部分:调查规范(GB/T 18208.3-2011),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李碧雄、谢和平、邓建辉等,2009,汶川地震中房屋建筑震害特征及抗震设计思考,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9(2),224~230。
    刘建达、杨伟林、李丽梅等,2012,江苏高邮-宝应交界4.9级地震震害分析,中国地震,28(4),402~414。
    吕伟荣、施楚贤、刘锡军等,2012,混凝土空心砌块砌体抗震抗剪强度,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34(5),1~5。
    秦松涛、李智敏、谭明等,2010,青海玉树7.1级地震震害特点分析及启示,灾害学,25(3),66~70。
    王文才、李佐唐、党红等,2017,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强震记录及特征分析,地震工程学报,39(4),652~656。
    韦锋、陈文科、傅剑平等,2009,8度区框-剪结构中框架在罕遇地震下的反应性态,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31(6),60~65。
    熊立红、杜修力、陆鸣等,2008,5·12汶川地震中多层房屋典型震害研究,北京工业大学学报,34(11),1166~1172。
    徐超、陈波、李小军等,2013,芦山MS7.0地震建筑结构震害特征,地震学报,35(5),749~758。
    郑山锁、张秋石、程明超等,2016,砌体结构的震害特征分析,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9(6),65~69。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8,镇(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程(JGJ 161-2008),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周晓、夏京,2013,建筑物震害特征与机理分析,西部探矿工程,(2),166~169。
    周正华、魏景芝、王玉石等,2008a,汶川8.0级地震房屋建筑震害特征,震灾防御技术,3(4),384~390。
    周正华、温瑞智、王玉石等,2008b,地震宏观震害调查的几点建议,震灾防御技术,3(3),266~270。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鄢兆伦,彭小波,李曙光,洪海春.九寨沟7.0级地震松潘至九寨沟震害特征及分析[J].中国地震,2017,33(4):626-638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17-10-11
  • 最后修改日期:2017-10-29
  • 在线发布日期: 2018-02-27
文章二维码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地震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请使用 Firefox、Chrome、IE10、IE11、360极速模式、搜狗极速模式、QQ极速模式等浏览器,其他浏览器不建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