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第29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论文
    • 张衡地动仪的诞生

      2013, 29(2):179-197.

      摘要 (7758) HTML (0) PDF 813.00 K (128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地动仪的诞生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本文旨在探讨张衡科学思想的形成过程和物质基础。张衡生活在东汉文化发展的顶峰时期,"观察异象、辨别凶吉"的朴素愿望是研制地动仪的原始动力。作者追溯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张衡的学术历程、地动仪的问世过程,分析了东汉早期的地震活动、古代的地震观念和灵台科学活动的特点。指出地动仪的研制起步于公元128年,张衡基于感性认识升华出两个地震概念——地震的位置可按方位判断、地震和地裂必须加以区别,这使地动仪的研制有了明确的技术追求。仪器制作上,张衡崇尚"制器尚象"的原则。地动仪的测震原理模仿了悬挂物(即天然验震器)对地震的反应,技术实现上借鉴了门闩类的触发机构,还通过龙首吐丸的方式留下了发生地震的物质证据,这3个关键问题的解决成就了公元132年地动仪的问世和134年的成功验震,构成他科技创新的完整内容。地动仪的发明深化了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对当时的东汉及其后世界文化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 关于地震预警的几个问题

      2013, 29(2):198-209.

      摘要 (3343) HTML (0) PDF 520.89 K (47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地震预警是建立在高密度地震台网基础上的新技术,本文就地震预警的一些基本概念、关键技术、预警效果、预警部署及其在防震减灾方面的作用等进行了讨论,指出了地震预警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研究的方向,并首次提出了预警能力、预警无效区、预警受益区、预警反应时间的概念。地震预警能力受预警系统的制约,实际地震预警能力除与台网密度、预警模式、自动处理系统、数据传输模式、发布系统等因素有关外,还与地震破裂性质有关。同时强调地震预警部署是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 广东及其邻域的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分布

      2013, 29(2):210-218.

      摘要 (3741) HTML (0) PDF 607.98 K (38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广东及其邻域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台湾共82个宽频带数字地震台的远震资料,计算获得了所有台站下方的体波接收函数,并通过接收函数H-κ搜索叠加方法反演了这些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和平均泊松比。研究结果表明,广东及其周边地区的地壳厚度为26.8~33.6km,平均为29.5km。由西北到东南逐渐变薄,表现出大陆地壳向大洋地壳的缓慢过渡过程。珠江三角洲、粤西、粤桂琼交界、广西南宁、广东南澳等地区地壳厚度较薄,为25.0~28.0km;海南的翁田、广东的湛江、上川岛等地壳厚度最薄,在26km左右;福建明溪、湖南永州周边地区地壳厚度较厚,为31.0~34.0km。研究区域内地壳泊松比为0.20~0.29,海南岛的东南部、粤东和闽西的沿海地区以及江西南部具有明显的高泊松比,这可能与这些地区具有广泛的温泉分布和高热流值的特性有关。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分布的分块特征明显,并与断层和历史地震的分布有关。

    • 2012年5月28日河北省唐山4.8级地震

      2013, 29(2):219-229.

      摘要 (3034) HTML (0) PDF 629.51 K (39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2年5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与滦县交界发生4.8级地震,地震宏观震中位于古冶区的王辇庄乡。震中烈度为Ⅴ度,地震发生在NE走向的唐山断裂带附近。地震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震源机制解P轴方位为SEE,T轴方位为SSW,接近水平,这与华北构造应力场的NE-NEE方向不一致。唐山4.8级地震是1976年唐山7.8级地震晚期余震的正常起伏,2004年以来唐山老震区的ML4.0以上地震呈现了很好的准周期性。唐山4.8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性和测震学参数存在背景性异常,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老震区地震活动平静、起伏的阶段性特征。前兆异常以中短期异常为主,其中地下流体异常、电磁异常表现更为突出。此次地震虽然震级不高,但无论是地震活动性还是前兆方面都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异常。异常既有趋势性的,也有短临的,配套性很好。

    • 用余震确定2008年汶川M_w7.9地震的震源位置与发震时刻

      2013, 29(2):230-235.

      摘要 (2847) HTML (0) PDF 130.91 K (37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同一地点的2个地震在相同台站记录的P波到时差是一个常数这一原理,找到了与汶川主震位置相近的余震,并利用台站距震中近,且记录波形清晰、完整的优势,对余震进行了定位,依此确定了汶川主震的位置和发震时刻。结果是震中位于31°1.26'N、103°22.50'E;震源深度7.9km;发震时刻(北京时间)为2008年5月12日14时27分58.80秒。

    • 紫坪铺水库区域地震波速比计算及研究

      2013, 29(2):236-245.

      摘要 (2591) HTML (0) PDF 675.65 K (37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多台和达法计算紫坪铺水库区域地震波速比,结果显示,紫坪铺水库西南区绝大多数的波速比值为1.6~1.8,平均值为1.74,波速比随时间的变化与地震的发生表现为正常-降低-发震的关系。水库西南区发震概率与水库蓄水相关性最为明显,该区域在蓄水高峰期都有地震增多的现象,且较大地震几乎均发生在水库卸载阶段,在此时段内的波速比值下降。水库西南区的平均波速比高于水库东北区的平均波速比,初步判断这与水库西南区的断裂构造分布及地下介质性质有关。

    • 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分析首都圈跨断层形变资料

      2013, 29(2):246-255.

      摘要 (2663) HTML (0) PDF 317.22 K (34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大同6.1、张北6.2和文安5.1级地震前后首都圈地区的跨断层形变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计算了断层垂直形变速率及其各个主成分和能够反映断层总体活动水平的综合指标W。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原始信息,去除相关干扰信息,有助于对前兆资料的分析研究;综合指标W可以较好地反映前兆资料的异常变化,能够代表一个地区前兆观测资料的总体映震水平;首都圈跨断层流动形变资料对大同6.1、张北6.2、文安5.1级地震都有较好的映震能力,从中可以捕捉到中强地震孕育、发展、发生过程中的前兆异常信息。

    • 用双向反应谱比法估计地形对结构反应的影响

      2013, 29(2):256-264.

      摘要 (2748) HTML (0) PDF 304.88 K (33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汶川地震发生时自贡市西山公园地形影响台阵的加速度记录,利用双向反应谱比法分析了山脊地形对单自由度体系结构反应的放大效应,结果表明:(1)水平向结构反应在结构自振频率小于1Hz的低频段放大效应不明显;在1~10Hz频段山顶放大效应最大,最大值达3.25,对应频率为6.25Hz;在10~20Hz频段,各台站放大效应趋于平稳,靠近山顶的7号台站放大效应最明显,最大值为2.3,对应频率为16.7Hz。(2)结构反应的最大放大系数有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的趋势,且在1~10Hz频段这种趋势比较明显。(3)与其它场地效应估计方法相比较,该方法能够体现地形效应对结构反应的影响,从而更有利于研究建筑结构震害的分布。

    • >研究报道
    • 国家地电台网中心技术系统的建设和运行

      2013, 29(2):265-269.

      摘要 (2367) HTML (0) PDF 130.13 K (33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国家地电台网中心是在中国地震局"十五"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建设期间建成的,是全国地电观测台网系统的枢纽和核心,肩负着对地电台网所辖台站的数据汇集、数据质量监控以及对外提供数据服务等重任。本文介绍了国家地电台网中心软硬件技术系统的构成、功能以及建成后的运行情况。

    • 中国地震前兆台网观测技术系统整合

      2013, 29(2):270-275.

      摘要 (3169) HTML (0) PDF 107.09 K (37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地震前兆台网先后经历了"模拟和人工"、"九五"数字化、"十五"网络化等3个阶段,目前并行运转着"模拟和人工"、"九五"、"十五"等3套观测系统,这增大了前兆台网运行维护工作的复杂性。2010年起开始实施的前兆台网改造升级工作,将"九五"、"模拟和人工"观测系统整体并入了"十五"系统。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台站接入改造、前兆专业软件升级和并网仪器历史数据的迁移等几个方面,以实现前兆台网3套观测系统统一的运行监控、数据采集、存储、交换、管理和服务。本文系统分析了前兆台网观测系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介绍了观测系统整合的主要工作内容、技术关键点、取得的成果和效益等。

    • 朝鲜史料记载的中国地震

      2013, 29(2):276-283.

      摘要 (4029) HTML (0) PDF 133.56 K (51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整理和讨论了朝鲜王朝时期(1392~1910年)主要历史文献《朝鲜王朝实录》、《承政院日记》和《日省录》中有关中国地震的史料。新增1483年12月30日(明成化十九年十二月初一)北京地震和1810年黑龙江省宁古塔(宁安)地震。提出清康熙二十四年乙丑春(1685年)北京顺义地震的佐证。

    • 2012年震情述评

      2013, 29(2):284-292.

      摘要 (2613) HTML (0) PDF 841.85 K (32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1全球地震活动概况: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2年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20次,其中包括2次8级以上地震,即2012年4月11日苏门答腊北部附近海域8.6级、8.2级地震。与2011年相比,全球地震频次和能量释放明显减少。2我国地震活动情况:2012年我国发生5级以上地震21次,其中大陆地区16次,包括3次6级以上地震,最大地震为2012年6月30日新疆新源、和静交界6.6级地震;台湾地区5 次,包括1次6级以上地震,为2月26日台湾屏东6.0级地震。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地震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