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第30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专题——2014年2月12日于田7.3级地震
    • 2014 年新疆于田MS 7. 3 强震构造背景及其与2008 年MS 7. 3 地震之间的关系讨论

      2014, 30(2):143-150.

      摘要 (4572) HTML (0) PDF 1.51 M (55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首先介绍了2014 年2 月12 日新疆于田MS7. 3 地震的区域构造背景与断裂活动情况;然后分析了此次MS7. 3 地震震中位置以及周边历史地震震源机制特征,认为2014 年2 月12 日于田MS7. 3 地震发生在阿什库勒断裂东支上,2014 年MS7. 3 地震和2008 年MS7. 3 地震是阿尔金断裂带南端尾部向西南方向延伸,由左旋走滑为主逐渐转变为拉张作用为主的过程中,在阿什库勒断裂带不同位置发生的2 次地震,它们存在着相同的力源作用,2008 年MS7. 3 地震对2014 年MS7. 3 地震的发生有促进作用;最后利用分层地壳模型计算了2008 年MS7. 3 地震对2014 年MS7. 3地震的库仑应力作用,结果同样显示2008 年MS7. 3 地震促进了2014 年MS7. 3 地震的发生。

    • 2014 年新疆于田MS 7. 3 地震矩心矩张量快速测定

      2014, 30(2):151-158.

      摘要 (3248) HTML (0) PDF 1.26 M (41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中国大陆中强震自动矩张量测定系统,采用虚拟中国地震台网记录的近震波形(震中距4° ~ 12°),反演了新疆于田MS7. 3 地震的矩心矩张量。结果显示,地震发震断层面参数分别为走向243° /倾角70° /滑动角- 18°,表现为1 次左旋走滑为主兼有少量正倾滑分量的事件。矩心在水平方向上位于震中(36. 123°N,82. 499°E)以东约13 km,矩心深度约10 km。总标量地震矩M0为3. 05 × 1019N·m,换算成矩震级MW6. 92,推断震源破裂时大部分能量释放的持续时间约14s。同时探讨了自动矩张量测定系统在未来地震灾情预判中的重要作用。

    • 2014 年新疆于田MS 7. 3 地震序列和震源特征初步分析

      2014, 30(2):159-167.

      摘要 (3577) HTML (0) PDF 1.23 M (41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4 年2 月12 日新疆于田发生MS7. 3 地震,震中位置36. 1°N、82. 5°E,震源深度约17km,于田地震发生在西昆仑断裂与阿尔金断裂交汇区内,基于远震波形记录反演的震源机制为走滑型,此次地震破裂比较集中,滑动主要分布在深部,破裂未出露地表。截至2014 年2 月23 日12 时00 分,于田MS7. 3 地震序列中2、3 级地震较为丰富,衰减较为正常,b 值约为0. 7,h值为1. 29,等待时间法显示4. 5 级以上余震遵从线性关系,符合以往主-余型地震的特征。基于由断层面上滑动位移反演结果和震源参数计算得到的经验关系认为,于田地震的动态破裂过程为应力下调模式,即地震能量的释放可能并不十分完全,这与该地震b 值小于2008 年于田MS7. 3、2012 年于田MS6. 2 地震b 值的特征相符。

    • 2014 年于田MS 7. 3 地震产生的静态库仑应力变化及对周边断层的影响

      2014, 30(2):168-177.

      摘要 (3303) HTML (0) PDF 977.58 K (41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计算了2008 年以来于田地区4 次MS5. 5 以上地震产生的同震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场变化,分析它们之间的应力触发效应、4 次地震产生的应力变化与余震分布的关系及其对周边主要断层的影响。结果表明,2011 年MS5. 5、2014 年MS7. 3 地震均处于之前地震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增加区,增加值分别为0. 004、0. 021MPa,说明这两次地震明显受到之前强震触发作用的影响;而2012 年MS6. 2 地震位于之前地震产生的应力影区内,对其发生有延缓作用。此次MS7. 3 地震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场图像与目前余震空间分布特征较为吻合;但主震破裂面上部分应力增强区几乎没有余震发生,这些地区未来存在发生强余震的可能。距此次震中最近的贡嘎错断裂中段上不同断层段库仑应力扰动值变化很大,计算结果可能会受有限断层震源模型的一定影响,依然存在较强的地震危险性。此外,贡嘎错断裂东北段、普鲁断裂中西段及龙木错-邦达错断裂带西段受2008 年以来地震的累积库仑应力增加的影响也较为明显,其应力扰动最大值均超过0. 002MPa,同样存在一定地震危险性。

    • 新疆全区和分区地壳速度模型的分析

      2014, 30(2):178-187.

      摘要 (2951) HTML (0) PDF 931.26 K (38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首先分析了新疆地震台网长期使用的“3400 走时表”,并拟合得到了符合该走时表的速度结构模型。然后对新疆地区2009 年1 月~ 2013 年12 月间记录的所有地震震相数据进行了速度拟合,并对速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进行了模拟分析。提出了根据地震密集区域划分和建立分区地壳速度模型的概念。采用以2014 年新疆于田MS7. 3 地震为中心、半径为1°范围内、自2009 年1 月以来所有地震事件的震相数据,拟合了适合于于田的地壳速度模型,该模型在于田MS7. 3 地震的精定位和地震序列的震源深度确定中得到了应用。

    • 新疆于田MS 7. 3 地震主震精定位研究

      2014, 30(2):188-197.

      摘要 (2974) HTML (0) PDF 1.46 M (42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疆、青海、西藏数字地震台网和新疆和田台阵都十分清晰、完整地记录到2014 年2 月12 日新疆于田MS7. 3 地震的波形,故采用区域地震台网和地震台阵联合定位的方法精确测定该地震的震源位置。具体定位时采用了以下技术:①根据MS7. 3 地震震中的位置,360°等方位均匀选取台站,平均每隔约15°选取1 个台站参与初始定位;②将于田台的记录波形旋转至径向和切向上精确测定S 波的到时,并以此控制震中距;③测定震中位置时采用的速度模型,是以震源为中心、半径约为1. 0°范围内发生的历史地震资料为基础,经重新拟合后获得的速度模型;④利用和田地震台阵记录的主震波形资料,经波形聚束方法处理后测定方位角,并以此方位角修正震中位置;⑤采用确定性方法测定震源深度。最终得到新疆于田MS7. 3 地震主震的震中位置为36. 197° N、82. 467° E,震源深度为12km,发震时刻为2014 年2 月12 日17:19:48. 2。

    • 2014 年新疆于田MS 7. 3 地震序列的震源深度测定

      2014, 30(2):198-207.

      摘要 (2835) HTML (0) PDF 952.02 K (35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4 年2 月12 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于田县发生MS7. 3 地震,随后又发生了一系列余震。本文采用测定震源深度的确定性方法计算了于田MS7. 3 地震序列的深度,震相数据来自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编目数据库,并结合使用了新疆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波形原始资料。

    • 2014 年2 月12 日新疆于田MS 7. 3地震前地震活动特征分析

      2014, 30(2):208-218.

      摘要 (2725) HTML (0) PDF 2.27 M (28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了2014 年于田MS7. 3 地震周围地质构造背景,研究分析了MS7. 3 地震前新疆地区中小地震活动状态以及区域地震活动图像特征,并与2008 年于田MS7. 3 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本次于田MS7. 3 地震前2 ~ 3 年新疆地区处于中强地震连发活动状态,震前出现明显的3、4 级地震平静状态;②MS7. 3 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存在中短期异常特征,即MS7. 3 地震前3 年,阿尔金地震带及震源区周围5 级以上地震活动增强显著,而震源区东侧440km 范围内4 级地震出现长达5 年的平静状态;MS7. 3 地震前半年,震区附近出现了3、4 级地震孕震空区和近乎共轭分布的3、4 级地震密集条带异常图像;③本次MS7. 3 地震前,新疆地区中强地震活动状态、中小地震活动异常图像均与2008 年于田地震前存在较明显的差异,这可能与2 次7 级地震的孕震环境存在差异有关。

    • 新疆于田两次7. 3 级地震之后南北地震带Benioff 应变比分布特征研究

      2014, 30(2):219-225.

      摘要 (2990) HTML (0) PDF 1.28 M (34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中国地震台网的地震目录,分别计算新疆于田2008 年3 月21 日7. 3 级、2014年2 月12 日7. 3 级地震前后30 天南北地震带Benioff 应变比。结果表明,2008 年7. 3 级地震后1 年内,后续5 级以上地震均发生在Benioff 应变比高值区域附近或者高、低值交界区域,强震活动与Benioff 应变比的高值区域存在明显对应关系。这反映了相应区域应力水平可能较高,于田地震的发生导致这些应力高值区容易释放小地震,研究结果对该区域后续强震的发生有一定指示意义。

    • 2014 年2 月12 日于田MS 7. 3地震前形变异常

      2014, 30(2):226-232.

      摘要 (2677) HTML (0) PDF 1.49 M (30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了2014 年2 月12 日新疆于田MS7. 3 地震周围区域前兆监测能力及震前和田台金属摆存在的趋势性异常和中短期异常,并与2008 年3 月21 日于田MS7. 3 地震前兆异常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次地震前趋势性异常表现为2012 年以后金属摆倾斜趋势性东倾变化,中短期异常表现为两分量的速率变化加速、停滞,矢量方向和模长突变的特征;2 次7 级地震前和田台金属摆倾斜趋势性异常相同,都发生在趋势性东倾阶段,而中短期异常在持续时间、异常特征和发震间隔等方面存在显著不同。

    • 2014 年2 月12 日新疆于田MS 7. 3地震震害调查分析

      2014, 30(2):233-242.

      摘要 (2469) HTML (0) PDF 1.85 M (32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4 年2 月12 日新疆于田县发生MS7. 3 地震,发震构造初步判断为阿尔金断裂带。推测极震区烈度为Ⅸ度,位于无人区;Ⅵ、Ⅶ度区为现场调查确定,共216 个烈度调查点。地震造成新疆和田地区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7 个县(市)的39 个乡、镇(场)的房屋、市政和交通设施、农牧业基础设施等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本次地震较2008 年3 月21 日于田MS7. 3 地震更靠近盆地,震害受场地条件影响明显,受灾范围更大。

    • 安居富民工程在2008 年、2014 年于田7. 3 级地震中的减灾效益对比分析

      2014, 30(2):243-248.

      摘要 (2549) HTML (0) PDF 1.03 M (31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4 年2 月12 日17 时19 分(北京时间),新疆于田县发生7. 3 级地震。根据现场调查,本次地震最大烈度为Ⅸ度。灾区曾遭受过2008 年于田7. 3 级地震灾害的严重影响,之后近6 年来大力推进的安居富民工程发挥的重要作用,是本次地震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的重要原因。通过将2008 年、2014 年两次于田7. 3 级地震抗震安居房和安居富民房面积替换为安居工程改造前的简易房屋计算抗震房减灾效益可以看出,相对于2008 年于田7. 3 级地震,本次地震由于灾区覆盖率较高,居住房的经济损失减少3. 8 亿元,恢复重建经费减少12. 9 亿元,失去住所户数减少1 万户。

    • >研究论文
    • 利用华北地区承压井水位资料反演含水层体应变

      2014, 30(2):249-259.

      摘要 (2502) HTML (0) PDF 2.10 M (32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承压井水位的变化反映了含水层孔隙压力的变化,而含水层孔隙压力的变化与含水层所受的压力状态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利用华北地区反应固体潮较好的承压井水位资料,通过计算各井孔的潮汐因子并提取有效的水位趋势信息,反演了华北地区现有承压井孔含水层体应变,并绘制了2009 ~ 2012 年半年尺度的等值线图。结果显示,本文计算结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华北地区深层的应力应变状态。

    • 地下流体数据处理与产品加工软件系统设计

      2014, 30(2):260-271.

      摘要 (2779) HTML (0) PDF 1.76 M (34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十一·五”背景场探测项目“前兆数据处理软件系统”总体设计的框架下,以满足背景场项目完成后国家地下流体台网中心所有常规和应急产出产品的数据处理、加工制作需求为目标,对地下流体数据处理与产品加工软件系统的功能、处理模型与数据库结构进行了设计,并对主要的处理模型进行了测试。软件系统设计已经通过地下流体学科专家组的评审,被背景场项目实施组采纳。

    • 临潼-长安断裂带(FN )西段走向研究

      2014, 30(2):272-279.

      摘要 (2666) HTML (0) PDF 1.93 M (37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临潼-长安断裂是渭河盆地内西安凹陷与骊山凸起的分界断裂,该断裂东北段位置和走向清楚,但西南段(神禾塬以西)的推测走向并无实证资料。在临潼-长安断裂西南方向延伸区域内,通过对3 条总长近27km 的人工地震勘探剖面解译,发现均存在北倾断裂异常,在其中1 处异常布置的地质钻探剖面显示,上更新统和中更新统地层存在错断现象。这些勘探异常点被认为是临潼-长安断裂带中的最北侧断裂FN,其连线基本在1 条线上,以大约SW240°的方向,延续了临潼-长安断裂带中段走向,继续向西南方向延伸。

    • 福建仙游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解

      2014, 30(2):280-288.

      摘要 (2929) HTML (0) PDF 1.71 M (38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0 年8 月4 日至2013 年10 月4 日福建仙游共记录到地震1209 次,其中最大地震为2013 年9 月4 日发生的ML5. 0 地震。为了加强对仙游地震序列的研究,更好地了解仙游地震的发震构造及震区的区域应力场,本文利用福建数字地震台网宽频带地震记录,采用矩张量反演方法,得到仙游地震序列中ML > 3. 5 的6 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这6 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较为一致,都为走滑型地震,断层走向为NW 向,倾角陡立,主压应力轴方向为近SN 向。反演得到的主压应力轴方向与福建地区的区域应力场并不一致,本文认为仙游地震是由位于震区的金钟水库蓄水造成震区应力调整而引起的。

    • 二维三分量TTI 介质Lebedev 网格正演模拟

      2014, 30(2):289-297.

      摘要 (6470) HTML (0) PDF 1.39 M (89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鉴于三维各向异性介质(TTI、单斜等)正演模拟在计算量与内存上的巨大消耗以及标准交错网格机制波场插值带来的数值频散,本文采用二维三分量Lebedev 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方法对TTI 介质进行波场模拟,利用二维介质便可得到3 个相互垂直分量的弹性波场,并利用余弦相似度将其与完全三维正演波场进行对比,分析了该方法的模拟精度。对比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方法避免了插值误差,能够精确反映地震波在二维观测平面内的运动学特征,并且平面内质点的偏振速度、振幅能量与三维结果具有较高的相似度,而模拟占用的计算机资源却只相当于三维模拟中的一个二维剖面,是一种高效、准确的各向异性介质数值模拟方法。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地震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