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32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论文
    • 山东部分考古遗址中构造变形现象初探

      2016, 32(3):443-453.

      摘要 (1529) HTML (0) PDF 9.07 M (19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山东省几个考古发掘遗址进行了地震考古研究,着重对其中的自然变形现象进行识别和分析。其中,在济南郊区的大辛庄商代遗址中甄别出非构造变形的现象;在章丘城子崖龙山文化层中识别出砂脉充填裂隙;在滨州秦皇台商周文化层中发现槽壁上砂脉和槽底密集分布的砂管;在临淄齐国故城城墙分别鉴别出构造和非构造成因裂隙;在日照尧王城见龙山-战汉时期文化层中平行分布的砂脉裂隙组;在滕州薛国故城城墙识别出典型共轭剪切裂隙。上述自然变形现象集中显现于春秋-战汉期及以前的文化层中,且多表现为砂脉等地震液化痕迹,显示相当时期所在地区可能处于地震相对活跃期,上述推断部分得到微观分析资料证实。

    • 漳州地震台阵背景噪声的特性研究

      2016, 32(3):454-464.

      摘要 (1339) HTML (0) PDF 6.45 M (19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2007年10~12月在福建省漳州地区进行的勘址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采用了均方根、功率谱、相干函数等方法对漳州地区的地震背景噪声水平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漳州台阵内环半径参考值为510m,外环半径参考值为1700m。滨临海边的台阵勘址测点噪声水平偏高,并在1.5、5.0Hz处发现明显噪声源。1.5Hz噪声源主要来自水库地区的大风引起的水波,5.0Hz噪声源来自台阵场地东北方向的发电厂。

    • 新丰江地区地壳P波三维速度结构及活动构造研究

      2016, 32(3):465-476.

      摘要 (1491) HTML (0) PDF 4.68 M (18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震源位置和速度结构的联合反演得到2007年6月~2014年7月新丰江地区地震序列的震源位置及P波三维速度结构模型,并进一步对比区域活动构造的产状特征及震源机制解等。结果显示,自ES向WN新丰江库区断裂深度有逐渐增大的趋势,与重力场的研究结果一致。库区大坝至东源锡场之间的中-上地壳存在4个大小不等的高速体,其中,锡场下方的高速体Ⅰ体积最大(EW向截面约6km×7km),速度最大,中心速度达6.3km/s。库区大坝下方存在以人字石断裂(F2)、南山-坳头断裂(F4)、河源断裂(F1)、石角-新港-白田断裂(F5)等为中心的强烈构造变形区,1960年至今大坝下方高速体Ⅲ、Ⅳ边缘已发生包括1962年6.1级地震在内的7次ML ≥ 5.0地震,能量释放较为彻底;锡场下方高速体Ⅰ的边缘自2012年以来中小地震活跃,且b值较低,不排除发展为中强震孕震凹凸体的可能。

    • 松原市扶余北断裂的发现及活动性鉴定

      2016, 32(3):477-484.

      摘要 (1541) HTML (0) PDF 6.10 M (23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3D及大量2D石油勘探资料的精细解释,发现并确认了位于松原市主城区北侧、距主城区仅10km处的扶余北断裂。该断裂是扶余隆起的北部边界,走向近EW,全长26km,西起孙家围子,向东延伸至大洼镇附近;断层倾向南,视倾角较陡,约60°~80°,早白垩纪为正断层,新构造运动以来表现为逆冲作用。利用浅层人工地震勘探、钻探、释光测年等多重组合方式对扶余北断裂的活动性作了鉴定,结果表明,扶余北断裂最新活动距今(23.9±0.6)ka~(28.9±0.6)ka,为晚更新世活动断裂,断裂活动造成第四系底界位错2.5m,中晚更新世地层存在明显扰动。

    • 内蒙古地区地方性震级的量规函数研究

      2016, 32(3):485-493.

      摘要 (1649) HTML (0) PDF 1.82 M (17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取2008年1月~2015 年11月内蒙古测震台网81个台站所记录的6342次地震事件,基于震级残差统计方法,计算了81个台站单台震级与台网平均震级的偏差、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分析认为,BHS等6个台站震级偏差较大的原因可能是台站场地响应放大、台基风化等。台基校正前、后单台震级平均偏差值ΔMLi随震中距的变化曲线显示,曲线形态基本未有大的改变,台基校正后较之前震级平均偏差绝对值降低0.01,表明台基对地方性震级偏差的影响不大。同时,进行了81个台站的台基校正获得了内蒙古新量规函数,结果表明,全国量规函数除了震中距为0~120km时适合于内蒙古地区以外,其余情况下均偏高,不符合内蒙古地区的特征。因此,本文修定了全国量规函数,得到了校正后的内蒙古地区量规函数。

    • 2014年温州珊溪M4.2水库地震研究

      2016, 32(3):494-500.

      摘要 (1694) HTML (0) PDF 2.90 M (17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4年8~11月,浙江省地震台网及水库监测台网利用高密度、高分辨率监测台站完整记录到温州珊溪水库地震序列活动3000多次,最大震级为M4.2。本文从3D震中定位、震源机制解并结合库区地质构造特征等对此地震序列进行了探讨。HypoSAT地震定位法进行的定位结果线性拟合显示,主震发生在NW向断层,地震序列沿着活动断层密集成带,走向305°,倾向SW,倾角85°;采用P波初动符号方法得到了此次地震序列M3.5以上地震的平均震源机制解,节面B走向308°,倾角84°;野外地质调查研究表明,节面B的走向、倾角、倾向与双溪-焦溪断层产状基本一致;综合分析认为,NW向双溪-焦溪断层为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

    • 浙江文成-泰顺交界M4.2地震烈度调查与震害特征

      2016, 32(3):501-510.

      摘要 (1683) HTML (0) PDF 6.62 M (21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4年9月12日至2014年10月31日,在浙江文成-泰顺交界的珊溪水库区域发生了最大震级M4.2地震。珊溪水库地区曾在2002、2006年分别发生过最大震级为ML3.9、ML4.6的地震序列,受这2次地震作用影响,震区房屋已经遭受了一定程度的破坏。2014年地震现场调查发现,震区震感明显,房屋受损现象较为普遍,震害具有叠加效应,出现了"小震致灾"的现象。另外,在震中附近的一些道路边坡上,地震还引发了规模较小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 云南地区地震烈度评估模型研究

      2016, 32(3):511-521.

      摘要 (1584) HTML (0) PDF 2.79 M (22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对1900~2014年发生在云南地区的146次5.0级以上地震的烈度数据进行了统计回归分析,并按照前人划分的云南地区的3个构造分区进行分类,将各分区内的烈度等震线作为样本,拟合出各分区的烈度衰减模型。由于样本所覆盖的时间段在百年左右,所涵盖的7级以上强震较少,故强震烈度衰减关系中隐含着随机性或不确定性,我们尝试引入破裂尺度来对强震烈度等震线的生成进行限定。通过分析对比已有研究成果,并选用李忠华和秦嘉政的震级-破裂尺度经验关系式组合作为破裂尺度的经验公式,对强震烈度衰减模型评估的影响场大小进行了修正。通过对本文拟合出的烈度衰减模型与已有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在某个分区内,本文给出的模型评估结果与实际烈度等震线平均偏差最小,故此采用更精细的分区比大分区在评估具体区域的地震烈度时更具有合理性。

    • 河套地震带的b值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2016, 32(3):522-532.

      摘要 (1695) HTML (0) PDF 2.71 M (19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以b值作为研究对象,在b值由应力状态和介质性质共同决定的理论框架下,开展了河套地震带的b值时空变化特征分析。选取1970年发生在河套地震带的ML ≥ 1.5地震作为考察对象,运用EMR方法定量检测了最小完整性震级Mc的时序非均匀变化,并根据研究区地震活动实况,确定b值的起算震级为ML2.0。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了b值时间扫描计算,结果显示,b值时序变化较好地对应了研究时段内的中强地震活动、台网分布和余震剔除等变化因素。运用极大似然法进行了b值空间扫描计算,结果显示,河套地震带的b值空间差异可能由地壳介质体性质和应力环境共同引起,相对来讲,b值的构造相依特征更为明显。此外,满足各震级档有足够多的地震样本依然是提高b值计算精度的关键环节。

    • 利用不规则载荷模型分析马家岭流动水准异常

      2016, 32(3):533-538.

      摘要 (1487) HTML (0) PDF 3.29 M (16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环境调查等手段,收集整理马家岭水准观测场地周边环境变化参数及岩土力学参数,运用不规则二维载荷模型计算荷载引起的水准高差变化。结果显示,霍山大峡谷漂流场地停车场的建设对马家岭水准观测有一定影响,影响量约为0.77mm,与实际观测高差0.70mm接近,研究结果从定量模拟的角度证实了马家岭流动水准异常为环境荷载变化引起的地面高差变化。

    • 临潭-宕昌断裂3次中强地震活动与兰州钻孔倾斜观测趋势性变化特征分析

      2016, 32(3):539-546.

      摘要 (1350) HTML (0) PDF 1.63 M (18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分析2001年10月~2015年5月兰州钻孔倾斜观测资料的变化趋势,发现由于仪器安装时未安装底座托盘而造成观测资料存在长期的趋势性漂移。利用抛物线函数对兰州钻孔倾斜观测资料进行趋势拟合后发现,临潭-宕昌断裂3次中强地震发生前兰州钻孔倾斜观测资料的拟合残差存在着一定的异常变化,因此认为兰州钻孔倾斜观测有可能较好地反映临潭-宕昌断裂的中强地震活动。

    • 泰安地震台洞体应变与钻孔体应变参数解算结果对比分析

      2016, 32(3):547-555.

      摘要 (1555) HTML (0) PDF 1.03 M (18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泰安台2013年洞体应变观测资料,首先利用维涅第科夫(Venedikov)调和分析方法计算洞体应变测项的潮汐因子和相位滞后,并以潮汐因子的稳定性对观测资料进行了质量评价。同时对观测仪器的2个测项进行解算,并提取相关应变参数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选取泰安台资料质量较稳定的体应变数据进行了应变参数时间序列计算,并对2套仪器观测数据进行了对比。通过分析,认定应力场存在异常,并对比分析了应力场异常与重力场异常的对应关系。

    • >研究报道
    • 河北辛集井水温梯度及固体潮特征

      2016, 32(3):556-562.

      摘要 (1420) HTML (0) PDF 2.30 M (18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河北辛集井进行了50~200m深度内的井水温梯度测试,结果表明测试深度内存在3处负梯度段(50~60m处、90~110m处、130~140m处)。在50~60m深度处的水温负梯度位置,发现了清晰的水温固体潮,其相位与水位固体潮相反。根据该井的综合钻井资料、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认为水温负梯度可能与井管外低温含水层热交换有关,并讨论了负梯度处的水温固体潮特征。

    • 玉树台井水温变化及其与青藏块体周缘大地震间的关系

      2016, 32(3):563-570.

      摘要 (1588) HTML (0) PDF 2.52 M (16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了2008~2015年间玉树台井水温变化趋势,发现有5次异常变化,其中4次与青藏块体及周缘的大地震活动有一定相关性。对水温异常变化幅度、异常出现时间与震级以及井震距的进一步分析发现,玉树台井水温变化幅度随井震距的减小而增大;从异常出现时间来看,震级越大,从异常出现到地震发生的时间间隔越短。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地震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