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第33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论文
    • 模拟退火方法在三维速度模型地震波走时反演中的应用

      2017, 33(3):355-364. CSTR:

      摘要 (1241) HTML (351) PDF 1.93 M (19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块状建模以及三角形拼接的界面描述方式,并通过立方体速度网格线性插值获得块体内部的速度分布。正演过程中采用逐段迭代射线追踪方法计算三维复杂地质模型中的射线走时,并采用模拟退火方法进行了三维模型中的地震波走时反演研究。模型测试结果表明,使用的射线追踪和走时反演算法有效。

    • 2016年安徽无为MS3.0震群序列发震构造与震后趋势研究

      2017, 33(3):365-373. CSTR:

      摘要 (1303) HTML (502) PDF 2.07 M (17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首先通过模板匹配方法检测无为震群活动期间目录遗漏的地震事件,共识别出5次遗漏地震事件,震级为ML0.5~1.2,得到了更为完整的地震目录;然后基于波形互相关震相检测技术标定震相到时,进而采用双差定位方法进行精定位,精定位后震群分布更加集中,未见明显的优势方位分布;采用Snoke方法计算震级较大地震的震源机制,结果表明,此次震群为NEE向的水平挤压与NNE向的水平拉张应力场作用下具逆冲分量的走滑型地震活动,严家桥-枫沙湖断裂可能为其发震构造;最后,计算了震群序列的视应力,结果显示,视应力和扣除震级影响后的差视应力随着震群序列的衰减逐渐恢复,因此,分析认为,随着无为震群序列的衰减,震源区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 南北地震带北段主要断层的分区强震危险性评估

      2017, 33(3):374-384. CSTR:

      摘要 (1388) HTML (385) PDF 2.05 M (19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时间-震级可预测模式研究中国南北地震带北段断裂系统的地震复发规律,利用历史地震记录和断层滑动速率资料计算得出区域时间可预测统计模型和震级可预测统计模型,并对4个主要潜在震源区在未来10年内的强震复发危险性进行概率评估。计算结果表明,危险性最高为S1区(海原断裂带),其综合危险率K值为0.841,预测下次主震为6.9级;其次为S2区(天桥沟-黄羊川、香山-天景山、六盘山断裂带等),K值为0.480,预测下次主震为6.4级;S3区(祁连山构造带)和S4区(西秦岭构造带)远低于S1和S2区。按照危险程度排序的前2位均位于东祁连山-六盘山构造带。

    • 龙门山断裂带科学钻探3号井孔附近微震近震震级与矩震级的关系及意义

      2017, 33(3):385-395. CSTR:

      摘要 (1275) HTML (319) PDF 3.27 M (16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震源谱拟合得到龙门山断裂带科学钻探3号井孔附近218个微震的矩震级,并分别基于《地震台站监测规范》的量规函数(量规函数GF)和李学政等(2003)的量规函数(量规函数LXZ)计算了这些微震的两种近震震级。基于回归分析得到了两种近震震级与矩震级的关系,并讨论了此关系可能隐含的意义。近震震级与矩震级拟合关系MW=a+bML中系数b的取值与应力降Δσ和地震矩M0的关系相关,b=1/(1+γ) 等价于ΔσM0γ,本文对应于γ=1的情形。由于动态应力降在数值上与静态应力降差别不大,这种关系同样适用于折合能量和视应力,因此仅根据拟合关系MW=a+bMLb的大小就可以判断地震矩与应力降、折合能量及视应力的关系。基于量规函数LXZ得到的近震震级与能量震级更为接近,且两者在与矩震级的拟合关系MW=a+bML中有相同的b,接近于0.5,这既印证了从b的大小来判断应力降与地震矩关系的论断,也说明从能量的角度来看量规函数LXZ优于量规函数GF

    • 内蒙古地震台网近震震级与面波震级间转换关系研究

      2017, 33(3):396-404. CSTR:

      摘要 (1239) HTML (333) PDF 1.56 M (17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内蒙古及周边2008~2015年11月116次ML≥3.8地震资料,重新测定近震震级ML、面波震级MS,基于1范数线性回归(SR1和SR2)和2范数正交回归(OR)方法建立MLMS 间的转换关系。同时,对每个点采用高斯随机扰动后发现,高斯扰动前后近震震级与面波震级间的转换关系变化不大。结果显示,正交回归方法(OR)得到的曲线,均方根误差最小,为最佳拟合曲线,转换关系式为MS,内蒙=0.96ML-0.10。郭履灿震级转换关系MS=1.13ML-1.08与本文得到的转换关系存在明显系统偏差,这可能是由于区域构造特征差异所致。MS,内蒙值明显大于MS,经验值,平均差值为0.23,建议使用重新矫正的MLMS 转换关系式,MS,经验MS,内蒙差值数量分布情况显示,差值为0.2~0.3的地震数量最多。

    • 2012年新疆洛浦MS6.0地震前卫星热红外亮温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2017, 33(3):405-413. CSTR:

      摘要 (1419) HTML (316) PDF 5.64 M (17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处理了新疆洛浦MS6.0地震前后卫星热红外亮温(TBB)数据,对异常信息的时空演变进行分析,并考虑了天气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震前亮温异常主要分布在震中西北方向,高值区位于震中以西巴楚县附近,异常呈条带状分布,其西北-东南走向与附近断裂带方向一致;异常出现在洛浦地震前14天,共2次,时间上经历较强-弱-强-弱的变化过程,第1次异常持续时间较短,第2次异常持续长达4天,之后迅速衰减并消失,亮温异常值增幅十分明显。结果表明,新疆洛浦地震前存在明显的红外亮温异常现象,亮温变化与洛浦地震发震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 四川宜宾地区S波分裂特征

      2017, 33(3):414-423. CSTR:

      摘要 (1393) HTML (457) PDF 3.75 M (21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采用纵横比与偏振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2013年4月25日~2015年12月31日四川宜宾地区10个台站S波分裂参数,即快波偏振方向和慢波延迟时间。结果表明,华蓥山断裂两侧台站呈现不同的快波偏振优势方向,断裂带以西的台站偏振优势方向为NW向,与区域应力场方向一致;位于断裂带以东的台站优势偏振方向为NE向,与断裂走向一致。在地震密集分布区域内的CNI台的优势偏振方向为NE向,与台站附近的断裂带走向基本一致。研究区域南段的3个台站(JLI、YAJ、XWE)优势偏振方向近NS向。各个台站平均慢波延迟时间在3.07~11.95ms/km范围内,慢波延迟时间最大的台站是CNI台,距离2013年4月25日06时10分ML5.2地震震中位置最近,这反映出震源区地震波各向异性程度较强。CNI台站的慢波延迟时间显示,在2015年2月7日ML 4.8地震前观测到慢波延迟时间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MW9.0大震前后震源机制一致性变化特征研究

      2017, 33(3):424-431. CSTR:

      摘要 (1341) HTML (353) PDF 2.70 M (17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选取2004年12月26日发生在印度尼西亚西北近海、震中位于巽他海沟的东侧的MW9.0地震的余震分布空间范围为研究区域,分析了该区域震源机制,并利用震源机制和构造应力场的一致性参数a进行了地震检验。研究结果表明,MW≥7.5地震之前,都有参数a降低的现象,MW9.0地震前,a值都有动荡起伏的情况。该研究区长达数千千米,而连续发生的MW≥5.0地震的震源机制与构造应力场一致,应当不是随机现象,似可视为具某种前兆意义的现象。

    • 南天山西段地震尾波Q值研究

      2017, 33(3):432-441. CSTR:

      摘要 (1326) HTML (339) PDF 3.08 M (14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新疆地震台网的数字地震波形资料,采用Aki的地震尾波单次散射模型,选取了南天山西段10个台站周围60km范围内MS≥2.0的397次地震事件计算并得到了不同台站的尾波Qc值。结果显示,南天山西段尾波Q0值平均值在140~390之间,其中喀什台和乌恰台Q0值最低;频率相关系数η的平均值在0.62~1.00之间,拟合平均Q值与对应频率之间的关系结果为Q=261.2±110.8f0.80±0.28,表明该地区是以低Q0η值为特征的构造活跃区。

    • 东部沿海地区地电场半日波变化特征研究

      2017, 33(3):442-452. CSTR:

      摘要 (1218) HTML (342) PDF 7.97 M (16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取位于东部沿海的高邮、新沂、陵阳、昌黎4个台站2011年全年12个月的地电场分钟值观测资料,利用小波变换法计算其半日波,与位于内陆的大同、石嘴山、古丰台进行对比,分析沿海地区地电场半日波日变幅的变化规律,研究得到:①高邮等4台在2011年部分月份单月发生2次半日波日变幅增大、减少的现象,同一台站不同月份此现象的发生时间几乎一致(阴历日期),不同台站同一月份此现象的发生时间不同,而位于内陆地区的地电场台站未观测到此现象。②通过研究台站测区及周围环境与半日波日变幅变化的相关性,初步分析认为位于沿海地区的台站是否容易观测到半日波日变幅周期性变化可能与测区是否紧邻大型水系有关;而位于沿海地区的台站观测到地电场半日波日变幅每月2次增大、减少的发生时间可能与台站的地磁经度有关。③探讨了引起东部沿海地区半日波日变幅周期性变化的可能原因。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地震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