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34卷第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旋转运动在地震学中的应用概述
    张佩 刘文义 袁艺 李君
    2018, 34(1):1-13.
    [摘要](1852) [HTML](703) [PDF 2.64 M](3488)
    摘要:
    旋转地震学是研究由天然地震、爆破和周围环境振动引起的地面旋转运动的新兴学科。对于它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对质点运动(平移运动、旋转运动和形变)进行完整的描述,而且对广义地球物理学,如强地面运动地震学、地震工程学、地震物理学、地震仪器等的研究也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系统介绍了旋转运动在地震学中4个方面的应用。首先,介绍基于平移运动和旋转运动的共同测量,得出了计算远震瑞利波和勒夫波相速度的理论公式,并以西伯利亚地震为例,得出台站附近的相速度结构;其次,利用环形激光仪仅对地震SH波敏感的特性,分离P波和S波,分辨海洋噪声和面波,确定海洋噪声的反方位角;然后,介绍利用旋转传感器对自由振荡的长周期环形模式的观测;最后,对包含旋转观测量的多参数反演问题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旋转地震学研究现存的问题。
    2  基于水库气枪震源数据的频域水准比例因子反褶积方法分析
    游秀珍 李军 林彬华 黄艳丹 巫立华 郭阳
    2018, 34(1):14-24.
    [摘要](1771) [HTML](343) [PDF 3.67 M](1957)
    摘要:
    基于2016年福建南一水库气枪实验资料,利用频率域水准因子反褶积方法和互相关时延检测技术,研究水准比例因子及台站的背景噪声水平对反褶积计算结果的影响,并对反褶积法消除不同枪压引起的震源影响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水准比例因子越小,反褶积计算后的波形信噪比越小,当水准比例因子取值过小时,走时识别误差较大;②台站气枪记录的信噪比越大,走时识别精度越高,参考台记录的信噪比对结果的影响远大于远场台,当远场台记录的信噪比大于10时,走时误差一般小于6ms,而当参考台记录的信噪比为30左右时,走时误差可能达到20ms;③气枪震源差异较大时,频域水准反褶积方法去除震源效应的效果较好,而在震源差异较小时,可能引入方法误差。
    3  气枪震源水中能量辐射特性研究
    董明荣 符力耘 邢超 杨军 李孝宾
    2018, 34(1):25-34.
    [摘要](1408) [HTML](529) [PDF 1.63 M](2067)
    摘要:
    基于云南宾川气枪主动源激发实验数据,对气枪震源水中能量辐射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了气枪震源水中激发脉动气泡周期和最大半径的经验计算公式。结果表明:①气枪震源的能量辐射效率在垂直向下方向要高于水平方向;②垂直向下的气泡能辐射效率随着供气压力的增加而增大;③供气压力为15MPa时,气枪震源垂直向下的能量辐射效率为9.4%;④供气压力越大,气枪震源压力波叠加增强的持续距离越远。
    4  基于蒙特卡洛方法的地震目录模拟及相符性检验——以汾渭地震带为例
    邵霄怡 王晓青 窦爱霞 袁小祥
    2018, 34(1):35-47.
    [摘要](1768) [HTML](524) [PDF 4.50 M](2095)
    摘要:
    人工地震目录模拟是改进现有地震目录不完备性、弥补大地震记录稀缺,以及完善地震学相关研究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基于地震活动的泊松分布模型、古登堡-里克特震级-频度关系,利用能较逼真描述具有随机性质事物特点及物理实验过程的蒙特卡洛方法,模拟汾渭地震带未来30、50、100年等不同时长的地震目录,并对其进行统计检验。分析表明,模拟地震目录符合设定的地震活动性参数和泊松分布假设特征。依据模拟地震目录,对未来该区域地震趋势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地震危险性分析提供参考。
    5  新疆库尔勒断层氢气浓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地震预测的潜在效能评价
    向阳 孙小龙 高小其 朱成英 李娜
    2018, 34(1):48-59.
    [摘要](1498) [HTML](390) [PDF 3.83 M](1879)
    摘要:
    以库尔勒断层H2观测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气压、气温与断层H2浓度间的相关系数,分析了断层H2浓度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并利用Molchan图表法对断层H2浓度映震效能进行检验,进而定量化地提取预测指标。结果显示:①气压和温度对库尔勒断层H2浓度的变化有影响,表现为气压与断层H2浓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735,温度与断层H2浓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262,气压对断层H2浓度变化影响较大,温度影响较小;②Molchan图表法的库尔勒断层H2浓度变化与地震间关系的检验结果反映出该测点断层H2浓度映震效果较好,且地震预测优势对应时段为2个月内,最佳阈值为0.3392×10-6,该值可作为库尔勒断层H2浓度在相对应的时间段内地震活动异常的判别指标,为震情判定提供参考依据。
    6  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地震精定位
    傅莺 龙锋 王世元
    2018, 34(1):60-70.
    [摘要](1531) [HTML](527) [PDF 4.28 M](2191)
    摘要:
    选用四川及云南地震台站资料,采用多阶段地震定位法(Hypo2000+Velest+HypoDD),对四川境内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的道孚南至巧家段2010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7787次地震进行了精定位。精定位后,震源位置精度明显提高,震中分布与地震断裂带线性展布较一致。定位结果显示,鲜水河断裂带东南段地震分布相对密集,鲜水河南段与安宁河断裂带、小金河断裂带及以东的大凉山断裂带交叉区域相对密集。深度剖面图沿活动断裂带地震活动分段活动特征明显,横跨鲜水河、安宁河和大凉山等断裂的剖面呈现出石棉附近多断裂交汇处的断层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地震明显分为深、浅两丛。15~20km深度范围地震非常稀少,这与朱艾斓提出的14~19km塑性流变的层厚和位置较一致。
    7  2015年新疆皮山6.5级地震序列震源机制特征分析
    孙昭杰 李金 黄瑜 桂荣
    2018, 34(1):71-82.
    [摘要](1509) [HTML](399) [PDF 4.21 M](1888)
    摘要:
    利用新疆区域数字地震台网波形资料,采用CAP方法反演了2015年7月3日新疆皮山6.5级地震主震及部分MS≥3.6余震的震源机制解和距心深度。研究结果显示,皮山6.5级地震主震最佳双力偶解节面I:走向290°/倾角55°/滑动角96°;节面Ⅱ:走向101°/倾角35°/滑动角82°,最佳矩心深度16km,表明该地震是一次逆冲型事件。通过反演部分MS≥3.6余震的震源机制解发现,早期余震的破裂方式与主震较为一致,随着时间的推移余震震源机制出现走滑型和正断型,表明早期余震的破裂受主震影响较大,随着序列的发展变化,后期震源区应力场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调整。统计皮山6.5级地震序列P轴方位发现,优势方位为NNE向,与该区域构造应力场方向较为一致。结合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及他人精定位结果和震源区地质构造情况,初步解释了导致此次地震的原因。
    8  用P波初动法测定2014年11月22日康定6.3级地震的震源机制
    袁乃荣 孔韩东 郭祥云
    2018, 34(1):83-92.
    [摘要](1521) [HTML](493) [PDF 6.16 M](2088)
    摘要:
    利用140个台站的P波初动资料,其中包括Pg波11个台站、Pn波75个台站、远震P波54个台站,采用格点尝试法获得了康定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表明,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是走滑型,与鲜水河断裂带的破裂特征一致。将本文使用的P波初动资料分别投影到其它机构给出的震源球模型,并计算相应的矛盾比,可以看出本文的结果最符合观测资料。康定地震余震分布、烈度分布情况以及构造应力场的结果,与本文所得康定地震震源机制相符。
    9  山西洪洞井水位对远场大震的响应特征分析
    李颖 殷伟伟 胡玉良 程冬焱 穆慧敏
    2018, 34(1):93-103.
    [摘要](1496) [HTML](355) [PDF 4.63 M](1693)
    摘要:
    对洪洞井水位自2013年数字化改造以来记录到的同震响应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后认为:洪洞井水位对全球MS≥7.5的远场大震有较好的响应能力,其同震响应呈一定的方向性;对不同地震的响应形态具有固定模式,以水震波为主,部分水震波伴随阶变;水位振荡阶变的初始方向以上升为主。统计分析显示,井水位同震变化幅度与震级、井震距无明显相关性,水位响应时刻与井震距有一定关系。进一步核实表明:引起水位同震响应的地震波大多为S波,部分为P波、面波;S波引起的水位变化幅度要小于P波,而面波引发的水位变化幅度最大。综合分析了前人对水位振荡的机理研究,并结合洪洞井具体情况对其相关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10  平凉台井下地电阻率观测影响系数分析
    赵斐 叶青 解滔 范晔 张远富
    2018, 34(1):104-111.
    [摘要](1453) [HTML](333) [PDF 2.11 M](1679)
    摘要:
    根据地电阻率影响系数理论,以平凉台4层电性结构为例,分析了井下对称四极地电阻率观测影响系数随深度和极距的变化。结果表明:对于固定的观测极距,影响系数与电极埋深之间的关系复杂;通过计算各层影响系数的大小,认为平凉台井下观测对地表及浅层干扰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分析结果可为在类似台址电性结构中实施井下地电阻率观测时选择电极埋深和供电极距提供参考。
    11  云南地区地壳速度模型研究及应用
    杨晶琼 杨周胜 张会苑
    2018, 34(1):112-121.
    [摘要](1533) [HTML](523) [PDF 7.63 M](1745)
    摘要:
    选取2009~2014年发生在云南地区、每个地震均在10个以上台站有记录的7412个地震数据,作走时曲线。同时为提高精度,重点对其中每个地震均在80%以上台站有记录的、ML≥3.0的83个地震数据,再作线性分析、折合走时曲线和区间稳定性分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得到了研究区的初始地壳速度模型。选取2010~2014年云南省内M≥3.0的200次地震,采用Hyposat批处理方法迭代初始速度模型,以及对S波作分层速度拟合,得到云南地区的地壳速度模型,即2015云南模型:vP1=6.01km/s,vP2=6.60km/s,vPn=7.89km/s,H1=20km,H2=21km,vS1=3.52km/s,vS2=3.86km/s,vsn=4.43km/s。基于新模型的地震重定位分析表明,云南地区地震事件大多发生于20km内的上地壳;对2011年3月10日盈江M5.8和2014年8月3日鲁甸M6.5典型地震进行重定位,得出震源深度分别与精定位结果和震中强震台震源距接近,表明新的一维速度模型能更好地反映研究区平均速度结构。
    12  江西地区地方性震级的量规函数与台基校正值研究
    项月文 陈浩 肖孟仁 曾文敬 肖健
    2018, 34(1):122-132.
    [摘要](1507) [HTML](319) [PDF 3.18 M](1661)
    摘要:
    本文采用《江西测震台网地震观测报告》,选取2007年10月~2015年12月所记录的499次ML≥1.5地震事件,对各子台测定震级与台网平均震级偏差进行定量的统计分析,从震级偏差频次分布、量规函数、台基、方位角等方面分析产生震级偏差的原因。在对量规函数和台基进行校正后,震级偏差绝对值在0.2以内的样本数达到了68.6%,并给出了适合江西地区的量规函数和台基校正值。
    13  利用不同倾斜仪和应变仪检测地球自由振荡的对比与分析
    孟方杰 张燕
    2018, 34(1):133-140.
    [摘要](1410) [HTML](404) [PDF 2.59 M](1710)
    摘要:
    中国地震局地壳形变观测台网布设有垂直摆倾斜仪、钻孔倾斜仪、洞体应变仪、分量式钻孔应变仪与体应变仪等地形变观测仪器。这些观测仪器均记录到了2011年日本MW9.0大地震激发的自由振荡信号。本文分别利用单台数据和多台数据叠积,检测到0S30S30全部的球型自由振荡基频振型和0T30T20全部的环型自由振荡基频振型及部分谐频振型。此外,通过对这些检测结果的对比,分析了它们对不同自由振荡类型、不同频段的振型检测能力。分析发现垂直摆倾斜仪对球型自由振荡的检测结果最佳,且由于在低频段有较高的噪声干扰,钻孔倾斜仪无法检测到低阶的球型自由振荡。对于环型自由振荡的检测,分量式钻孔应变仪检测结果最佳。
    14  山东地磁台网受宁东高压直流输电干扰预处理质量分析
    林秀娜 曲保安 贾立国 陈传华 范晓勇 邢伟伟 袁倩 池国民
    2018, 34(1):141-149.
    [摘要](1501) [HTML](370) [PDF 5.02 M](1728)
    摘要:
    为进一步提高山东地磁台网受高压直流输电干扰的预处理质量,通过中国地震前兆数据处理系统中相对差值检测和预处理检测功能,对山东地磁台网多年来受宁东高压直流输电干扰预处理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表明,经过数据预处理,宁东高压直流输电干扰基本被去除,但仍然存在高压直流输电干扰误判、起止时间错判、干扰幅度计量不精确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对数据进行复核和校对,应用“缓变台阶”功能重新处理,并加强对H、D分量干扰特征的研究。
    15  地震电磁扰动感应式磁传感器研制
    卢永 张敏 王佳 单菡 戴波
    2018, 34(1):150-156.
    [摘要](1451) [HTML](533) [PDF 3.17 M](1898)
    摘要:
    地震电磁扰动观测需要研制高灵敏度、低噪声的感应式磁传感器。本文通过对感应式磁传感器等效电路的分析,得出增加磁芯的有效磁导率以及线圈的有效面积可提高传感器性能的结论,进而完成感应式磁传感器设计。通过理论分析及实践检验,研制的感应式磁传感器可以满足地震电磁扰动观测的需要。
    16  2017年震情述评
    姜祥华 王月 韩颜颜 薛艳 杨文 臧阳 邓世广 马亚伟 姚琪 宋金 史海霞 张小涛 孟令媛 周龙泉
    2018, 34(1):157-164.
    [摘要](1457) [HTML](421) [PDF 5.57 M](1780)
    摘要: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地震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