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37卷第4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新疆呼图壁地下储气库断层气体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蒋雨函,高小其,张磊,许秋龙,汪成国,陈其峰,范雪芳
    2021, 37(4):749-766.
    [摘要](834) [HTML](326) [PDF 6.16 M](1098)
    摘要:
    Rn、CO2、Hg、H2等断层气体被广泛应用于断层活动性以及断层结构特征的研究。当前,研究介质中压力变化与断层气间的关系是断层气映震研究的主要技术方法之一。新疆呼图壁地下储气库自建成以来,每年以周期性循环“注入/采出”模式运行,该运行模式带来的储气库气压变化会影响周围地区的地震活动。同时,这一定期加压存储与减压释放气体的过程为研究应力变化引起的断层气变化提供了天然的实验场。通过对呼图壁储气库开展断层气定期流动测量以及定点连续观测,获取反复加载、卸载气体过程中储气库及周边区域断层气体Rn、CO2、Hg、H2浓度的变化特征,在储气库区域内观测到明显的Hg、H2浓度高值现象,其最大值分别为190ng/m3和725.40ppm,且其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在储气库加压存储过程中,储气库区域内注采井附近的气体浓度高于储气库区域外;此外,长期连续观测结果表明,断层气H2与储气库的压力变化存在一定的关系,H2对储气库内压力变化的响应更为灵敏。对呼图壁储气库应力变化引起的断层气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可以认识不同应力状态下断层气变化特征,为地震台站勘选与建设、震情跟踪以及异常落实等提供地球化学科技支撑。
    2  辽宁金州断裂断层土壤气地球化学调查
    王喜龙,贾晓东,杨梦尧
    2021, 37(4):767-779.
    [摘要](764) [HTML](414) [PDF 5.81 M](904)
    摘要:
    对辽宁南部地区重点活动断裂的8条剖面进行跨断层土壤气Rn、CO2和H2浓度测量。测量结果表明,各测量剖面土壤气Rn、CO2和H2的浓度平均值变化范围分别为10.65~39.50kBq/m3、0.59%~3.37%和9.74~306.28ppm。研究区土壤气Rn、CO2和H2浓度异常主要集中在海城老震区和盖州震群地区,土壤气空间变化特征显示Rn、CO2和H2浓度从南至北有逐渐增高变化趋势,这与辽南地区地震活动分布、地下低速层分布、地质特征及地壳垂直变形速率等变化相对应,表明辽南地区金州断裂土壤气地球化学特征主要受控于辽南地区地震活动、地下介质结构和地壳垂直形变速率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测量场地地质特征的影响。
    3  基于日变化相关的地磁低点位移异常可靠性分析方法
    黄颂,李军辉,姚丽,姜楚峰
    2021, 37(4):780-788.
    [摘要](599) [HTML](344) [PDF 1.33 M](1026)
    摘要:
    地磁低点位移法是20世纪提出的地震短临预测方法,该方法通过研究每日中国大陆地磁低点时间变化特征,给出地震短临预测意见,但不足之处是其仅研究了地磁日变化畸变的时间特征,未研究畸变幅度,因此虚报率高。本文通过分析低点位移线两侧台站地磁日变化的相关性,研究了地磁低点位移异常畸变幅度与地震的关系,并统计了2008—2018年出现的162次低点位移异常的地震预测对应率。结果显示,加入本文给出的相关方法异常判据后,地磁低点位移法报对率自39%增至56%,表明相比仅使用传统的低点位移法,基于日变化相关的地磁低点位移异常分析方法更有效。
    4  2017年11月23日重庆武隆5.0级地震前地磁谐波振幅比异常研究
    贺曼秋,李翠平,魏红梅,唐晋
    2021, 37(4):789-796.
    [摘要](561) [HTML](294) [PDF 3.67 M](1005)
    摘要:
    近年来,地磁谐波振幅比方法在国内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并成为一种较为有效的地震预测方法。本文利用谐波振幅比方法,对2017年11月23日重庆武隆5.0级地震震中附近台站的地磁三分量数据进行计算,并分析了各台站10~60min周期谐波振幅比值异常特征。研究发现,异常台站几乎均位于震源机制解的拉张区(P波向下的区域),具有象限分布特征;异常台站NS向谐波振幅比值变化存在分层现象,短周期(浅部)的变化与长周期(深部)变化成相反相位,从电磁学机理看,浅部与深部之间存在EW向的面电流;近震中台站的异常低点时间存在由长周期(深部)向短周期(浅部)迁移的现象。
    5  2019年9月16日张掖5.0级地震前多尺度电磁异常现象
    王亚丽,于晨,岳冲,胡源,姚丽
    2021, 37(4):797-805.
    [摘要](627) [HTML](493) [PDF 4.17 M](822)
    摘要:
    2019年9月16日甘肃张掖发生5.0级地震,地震发生前既有空间范围跨度较大的地磁低点位移异常,也有单台电磁扰动异常;既有震前2年开始出现的山丹台视电阻率的年变形态畸变,也有震前3个月之内出现的高台钻孔应变和高台大庄低频电磁扰动异常。本次地震震级不高却记录到丰富的电磁场的异常信号,表明该地区处于地震电磁异常的敏感区。高台钻孔应变在震前观测到同步的异常变化,揭示孕震区应力状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6  基于微服务架构的分布式灾情管理系统设计
    韩万江,陈淑文,韩卓言,田怡凡,孙鹏飞,赵景煜
    2021, 37(4):806-818.
    [摘要](580) [HTML](677) [PDF 8.31 M](1002)
    摘要:
    为及时获取多源异构灾情信息,以多源灾情管理系统的架构和功能模块为研究对象,针对单体系统存在灵活性差、性能低、资源消耗不均衡等问题,提出基于微服务架构设计,在分布式环境下利用Spring Cloud框架,通过业务划分,设计独立模块的微服务,同时加入熔断器、消息队列等组件,缓存处理数据。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实现灾情数据实时获取、灾情编码入库、地震灾情速报产品实时发布以及灾后应急管理。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多层微服务架构,系统扩展性增强,并发性能得到提高,提升了灾情数据管理效率。
    7  面向历史灾害地震的Web信息精确抽取与分析方法
    文鑫涛,郑通彦,王钟浩,李华玥,李晨曦,吕文超
    2021, 37(4):819-828.
    [摘要](517) [HTML](334) [PDF 3.19 M](918)
    摘要:
    以中国大陆地区灾害地震目录为基础,选取2010—2019年灾害地震的互联网信息,提出基于百度搜索引擎的信息获取技术,并以“时间、地名、震级”为关键词,设计一套URL生成规则。使用该技术进行百度检索,得到前100个站点的主体文字信息,建立地震信息基础语料库,形成灾害地震的网络灾情信息获取方法;通过采用已有的停用词词库剔除无用信息,对爬取到的信息进行初步清洗工作,进一步深入挖掘隐含信息,探索灾害关联关系,为震后互联网灾情信息快速获取建立基础。
    8  地震应急协同移动互联应用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李兴泉,廖峰,谌亮,余桦
    2021, 37(4):829-836.
    [摘要](489) [HTML](375) [PDF 3.69 M](1374)
    摘要:
    应急协同是应急管理体系中的关键环节,重特大地震等突发事件往往需要多部门协同实施应急救援服务。本文利用Netty、OkHttp及高德地图API等主流技术,构建基于Android智能手机的移动应用系统。该系统融合了应急协同、应急基础数据查询、灾情实时上报等功能,为地震应急决策服务提供移动端应用支持,提升地震应急工作的联动性和协同性。
    9  基于MQTT协议的地震专题图自动生成和推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郑韵,杨天青,王青平,郑超,王辉山,郭进波
    2021, 37(4):837-842.
    [摘要](637) [HTML](284) [PDF 455.72 K](854)
    摘要:
    为增强地震专题图发布的时效性,提升地震专题图服务能力,设计了一套基于MQTT协议的地震专题图自动生成和推送系统。该系统通过移动互联网与地震速报系统之间保持长连接,利用MQTT协议实时接收地震速报信息,根据地震烈度衰减模型生成地震影响场,然后运用ArcPy站点包进行相关空间分析和自动出图,最后利用企业微信的开发接口,实现了地震专题图的快速发布。地震专题图自动生成和推送系统已向福建省地震局和各地级市地震局相关人员提供服务,并在数次中国台湾的地震中取得良好效果。
    10  虚拟地震学家(VS)方法在中国地震台网中的测试和评估
    孙丽,梁建宏,徐志国,刘杰
    2021, 37(4):843-856.
    [摘要](581) [HTML](538) [PDF 3.96 M](1044)
    摘要:
    建设中国地震预警系统是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的主要内容,国内外学者通过对预警系统中确定地震参数的方法研究,发现实时确定准确震级这一问题最具挑战性,亟需一种可用的震级实时测定方法用于建设中国的地震预警系统。本文简要介绍了虚拟地震学家(VS)方法,描述了VS方法在中国地震台网用于实时测定地震参数的软件的实现流程,剖析用该方法实时确定2019年6月17日四川长宁6.0级地震的MVS的过程。通过实时在线测定134个M≥3.0地震的MVS和回放事件波形测定24个M≥5.0地震的MVS,对VS方法进行测试,评估其可用性。结果表明,使用VS方法实时确定的MVS变化平稳,可用性较好。当3个台站的P波信息可用时,第一次测定MVS时偏差δ的平均值为0.32,δ≤0.5的占79%,平均用时为20s。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可用台站及波形的使用可有效提升测定MVS准确度。该方法在中国地震台网的应用具有适用性和可行性,是一种可选的实时确定震级的方法,在地震预警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11  基于地震背景噪声监测山东临沂地区地下水位变化
    顾悦,裴烁瑾,梁姗姗,樊春燕,周元泽
    2021, 37(4):857-867.
    [摘要](746) [HTML](491) [PDF 4.15 M](1352)
    摘要:
    选取山东省临沂地区的JUN与JUX台站数据资料,运用背景噪声互相关技术计算了2009年1月1日—2011年1月1日台站对间的互相关函数,利用移动窗互谱法计算相对速度变化,并分析其与莒县气象观测站记录的降水和莒南鲁14号井记录的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区域降水呈季节性变化,夏季降水量大,冬季降水量小;地下水水位呈季节性变化,初夏季水位较低,随后水位值逐渐增加,初冬季水位较高,随后水位值逐渐减少;地下介质速度变化亦具有季节性特征,变化幅度约为±0.2%,与水位变化呈一定的负相关趋势,即夏季水位增加、相对速度变化降低,冬季水位减少、相对速度变化升高。
    12  柯坪块体周缘主要断裂闭锁程度与滑动亏损速率的分布特征
    李瑞,李杰,刘代芹,苏力坦·玉散,李桂荣,孙小旭,艾力夏提·玉山
    2021, 37(4):868-877.
    [摘要](558) [HTML](320) [PDF 4.71 M](1001)
    摘要:
    利用西南天山山前柯坪块体周缘的多期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区域站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在该区域加密布设的多个GPS站点数据,基于负位错反演原理,采用Defnode软件反演,得到柯坪、皮羌和迈丹3条主要断裂的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速率分布特征。模拟结果与实测值总体一致,但略有细微差异,GPS点位密集处残差在1mm/a左右,柯坪断裂在深度20km以内处于完全闭锁,20~40km之间处于部分蠕滑,40km以下处于完全蠕滑;皮羌断裂全段在深度15km以内处于完全闭锁,15~30km之间处于部分蠕滑,30km以下处于完全蠕滑,滑动亏损速率介于0~2mm/a;迈丹断裂闭锁系数与滑动亏损速率分布特征相对复杂,完全闭锁深度从西南端的35km逐渐递减至东北端的10km左右。上述研究结果为分析评估3条断裂的地震危险性提供了观测约束,对认识该地区的地震孕育背景及地震危险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3  临汾地区重复微震的识别及其断裂带深部滑动速率估算
    董春丽,李乐,李冬梅,王卓君,梁永烨
    2021, 37(4):878-887.
    [摘要](514) [HTML](322) [PDF 2.20 M](890)
    摘要:
    基于山西数字地震台网2001—2010年记录的地震,研究临汾地区的地震活动,并寻找重复微震,进而计算深部滑动速率。双差法重新定位后的地震图像显示,在研究时段内,临汾地区29.3%以上的地震发生在临汾盆地平原腹地的苏堡断裂两侧,即沿NNE向分布南、中、北3个隆起间的2个次级凹陷之一的临汾-洪洞次级凹陷内;震源深度分布与研究区的深部构造较为相符。通过波形互相关分析,识别出波形高度相似的49组相似地震对和25组多重相似对。大部分相似地震活动表现为非周期性,复发间隔从数分钟到数百天不等。依据在同一地震台站记录的波形塑造参考地震的波形,用以量取每个地震相对于参考地震的S—P相对到时差,并确定每个地震与多重相似对质心的相对距离,从而挑选出每组地震中的重复事件。识别出研究区2组重复地震,并由此估算得到滑动速率为1.9~2.8mm/a,该值与同时段GPS和地质等浅表观测的滑动速率值基本相符。
    14  断裂带对气枪震源信号传播路径及波速变化规律的影响
    叶泵,陈佳,杨建文,霍远航,王军,李孝宾
    2021, 37(4):888-897.
    [摘要](500) [HTML](246) [PDF 4.58 M](789)
    摘要:
    通过研究地表各向异性在气枪震源波速变化测量中的影响,探讨相邻台站同一时期介质波速变化的测量结果不一致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 ①震源所在水库的形状为非规则形状,这种横向的非均匀性对分布在水库周边台站测量的波速变化影响较小;②断裂带对于地震波传播有明显的影响,相邻台站因断裂带的存在导致震相射线的路径不同,进而会影响波速变化的测量;③相邻台站的高程不同可能导致各台震相射线的路径不一致,但对波速变化测量结果影响较小。
    15  喀什基准台宽频带井下和地表地震计记录数据对比研究
    赵瑞胜,危自根,闫新义,黄瑜
    2021, 37(4):898-907.
    [摘要](629) [HTML](274) [PDF 3.64 M](914)
    摘要:
    对比分析喀什基准台麦盖提井下和相邻地表宽频带地震计记录的背景噪声、麦盖提ML3.1近震和棉兰老岛ML6.6远震波形记录以及功率谱,并进一步研究了相关的震级差和台站下方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井下和地表地震计记录到的波形特征和功率谱既存在相似性,又具有差异性;井下地震计记录的近、远震波形更清晰、简洁,且功率谱也相对较低。麦盖提台站下方地壳厚度约50km,井下地震计下方59m和地表地震计下方47m深度范围内的平均S波速度分别为0.59km/s和0.47km/s。井下地震计得到的近震和远震震级分别比地表地震计得到的震级小0.518和0.025。本文研究结果对合理布设地表和井下地震计,以及利用其观测数据进行地震学研究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16  2020年1月19日伽师6.4级地震强震动记录特征分析
    张振斌,王宏伟
    2021, 37(4):908-915.
    [摘要](716) [HTML](389) [PDF 2.97 M](1200)
    摘要:
    以新疆强震动台网获取的伽师6.4级地震的42组126条原始加速度记录为依据,对强震动记录时程、幅值、频谱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地震获取的最大加速度峰值为633.3cm/s2,仪器地震烈度为Ⅸ度;在震中距200km以内两水平向与垂直向加速度峰值比在1~3之间,速度峰值比在0~4之间。分析此次地震三分向加速度峰值衰减关系,0~50km范围内地震峰值加速度观测值在分区地震动衰减关系(Yu13)长轴预测值误差范围之内,高于南天山西段土层衰减关系(Zhang)预测值;水平向加速度反应谱卓越周期主要集中在0~0.5s,垂直向集中在0~0.2s。65XKR台水平向反应谱高于Ⅷ度罕遇地震设计反应谱,峰值卓越周期为0.48s;垂直向反应谱高于Ⅷ度罕遇地震设计反应谱,峰值位于高频段。
    17  ArcGIS点符号库向QGIS平台迁移的实现
    陈雅慧,段乙好,徐志双,李晓丽
    2021, 37(4):916-923.
    [摘要](519) [HTML](696) [PDF 3.23 M](1130)
    摘要:
    地图符号在各GIS平台之间存在的差异导致符号交换、共享困难, 本文以点状地图符号为基础, 分析了ArcGIS与QGIS平台中常用地图符号的格式结构差异; 通过Python编程设计符号转换方式, 将TTF转换为SVG图片格式, 使用标记组合的方法完成点符号制作。通过该方法转换的QGIS点状地图符号具备与ArcGIS相同的功能, 转换后的符号能够满足QGIS的制图要求, 实现了由ArcGIS到QGIS平台的点符号完整迁移, 节省了人工制作符号所消耗的时间。本文提出的符号转换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满足地震行业相关业务需求, 在其他行业和GIS制图领域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18  2021年6—9月全球火山活动简报
    顾国辉,康建红,贾若,关升
    2021, 37(4):924-928.
    [摘要](585) [HTML](371) [PDF 1.13 M](917)
    摘要:
    19  《中国地震》第37卷(2021年)总目次
    2021, 37(4):929-938.
    [摘要](483) [HTML](0) [PDF 445.36 K](999)
    摘要: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地震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