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第40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地震预测方法研究专题论文
    • 强震临震微波动现象跟踪实践

      2024, 40(2):295-303.

      摘要 (200) HTML (16214) PDF 4.14 M (163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验证和检验强震临震微波动现象及其主要特征,利用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区域台网200余个宽频带数字地震台站的实时波形资料和实时跟踪监控技术系统,对 2019—2022年间青藏高原发生的44次5级以上地震进行全程实时跟踪及动态监控,进一步检验临震微波动现象的重现性和客观性,验证了临震微波动现象的频谱、时间、空间等特征。

    • >地震灾害防治与应急管理专题论文
    • 地震多发区居民风险感知对巨灾保险需求影响研究

      2024, 40(2):304-312.

      摘要 (107) HTML (16227) PDF 402.15 K (165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地震巨灾保险一直是我国地震灾害风险共担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2023年1月26日四川泸定5.6级地震问卷调查数据,探索居民风险感知对巨灾保险需求的影响,以期改善地震巨灾保险具体推广路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存在地震经历、心理恐慌程度、地震保险认知这三种风险感知因子对地震巨灾保险需求产生正向影响。此外,附加政府补贴政策的巨灾保险产品,更容易得到居民的认可。因此,我国巨灾保险的推广,尤其是在地震多发区,要坚持长期普及和灾时宣传相结合的策略。在当前的地震保险推广过程中,仍然需要继续实行附加政府补贴的政策,将有利于我国巨灾保险的健康发展。

    • 灾度模型的一般表达式及应用

      2024, 40(2):313-325.

      摘要 (70) HTML (16177) PDF 401.69 K (162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灾害(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等级评定有利于灾害分级管理。本文选取直接经济损失相对值(直接经济损失/人均GDP)、死亡人数、受伤(重伤+轻伤)人数、转移安置指标(转移安置人数×平均安置时间)等灾情指标,给出自然灾害等级划分方案,初步建立统一的自然灾害灾度计算模型,通过具体灾例验证本模型适用于地震、洪涝和台风等灾害的等级评定; 在此基础上给出灾度计算模型的一般表达式,并将其推广应用到人为灾害(如生产安全事故等)的分级与评价; 讨论目前生产安全事故等级评价标准的不足之处,选取死亡人数、重伤人数、轻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相对值等灾情指标,给出适用于生产安全事故的等级划分方案、灾度计算模型及等级评定工作流程,通过典型生产安全事故等级评定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本文给出的灾害等级划分方案可扩充性好,灾度计算模型有严格的数学推导,具有统一的形式,灾度值受单项评级最高的损失指标控制,并考虑其他损失指标的贡献。对不同的灾害类型,即使选用的损失指标类型和数量不同,也能进行统一的灾害等级评定和比较。本文的灾度模型可视为修正的“或模型”,能考虑多个损失指标的影响和贡献。对自然灾害的灾情统计建议: 加强受伤(重伤+轻伤)人员分类统计、转移安置人数及时长的分类统计,以更好地反映自然灾害损失大小、影响程度及范围。

    • 基于情景构建的超大型城市地震应急任务研究

      2024, 40(2):326-335.

      摘要 (104) HTML (16268) PDF 1.60 M (167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如何提高超大型城市地震巨灾应对能力,是我国现阶段地震应急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微观分析情景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利用知识元模型构建震害情景。为解决地震巨灾情景中信息的不确定性问题,建立模糊规则来匹配不确定信息,判断情景推演的结果及可能性。最后进行案例分析,将震后情景划分为5个应急响应阶段,通过情景推演实现地震巨灾应急任务的生成,验证了该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同时也为应急能力评估提供参考。

    • 新安全格局下我国《防震减灾法》修改研究

      2024, 40(2):336-343.

      摘要 (77) HTML (16283) PDF 409.49 K (164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防震减灾是公共安全的重要内容,是新安全格局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主要制度由《防震减灾法》予以规定。近年来,我国着力构建新安全格局,逐步完善大安全大应急框架,防震减灾工作发生一系列重大的理念创新和体制机制变革。现行法律已实施十余年,在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与新理念衔接不畅、部分内容滞后于实践、一些规定操作困难、法律责任偏轻等问题,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前需要。研究认为应通过贯彻风险管理和社会治理理念、回应社会需求和体制机制改革要求、补充空缺制度和加强涉外条款、提升法治要素含量和提高违法成本,及时修改完善《防震减灾法》,不断提高新安全格局下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和防震减灾能力。

    • 河北省风险普查信息资源元数据标准研究——以地震灾害为例

      2024, 40(2):344-354.

      摘要 (76) HTML (16161) PDF 1.91 M (163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河北省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开展至今,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信息资源,基本实现了地震灾害相关基础数据与其他信息资源的全覆盖。为稳固和提升普查成果、探索数据管理标准化路径,同时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数据归集研究奠定基础,本文从综合防灾减灾的指导思想出发,构建地震灾害信息资源元数据标准及其扩展机制,帮助普查数据有效归集与统一管理,以期促进普查数据成果再利用,使普查数据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地震灾害防治工作,进而促进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在综合防灾减灾领域的科学应用。

    • >地震应急灾情决策研究专题论文
    • 基于随机森林的地震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评估研究——以中国西部地区为例

      2024, 40(2):355-367.

      摘要 (84) HTML (16191) PDF 4.81 M (164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快速评估地震直接经济损失,针对我国西部地区,尝试采用随机森林机器学习回归算法,以1993—2017年震害数据为基础,结合各年份经济数据与抗震设计数据,经特征选择与参数优化后,进行模型的训练与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减少模型输入特征的情况下,优化后的随机森林模型可得到更优的评估结果。通过删除含有缺失特征样本的数据预处理方法,评估模型的决定系数R2达到0.86,优于中值补齐缺失特征数据预处理下的评估模型,更适用于地震直接经济损失的评估。实例验证表明该模型评估结果与实际经济损失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为抗震救灾提供决策支持。

    • 京津冀地区有感地震评估模型研究及应用

      2024, 40(2):368-377.

      摘要 (102) HTML (16202) PDF 3.78 M (162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应急基础数据、损失评估模型和烈度衰减模型等,震后第一时间评估计算出影响范围和损失结果,将有助于政府和相关部门根据灾害规模部署救灾行动。目前,关于震后有感范围的快速确定尚无有效方法。本文基于京津冀地区2018—2022年30次震例的实际调查结果及仪器烈度分布,构建由有感半径(R)、震级(M)和震源深度(H)3个参数组成的有感地震评估模型,并从统计学角度分析该模型拟合的有效性。然后,将2023年北京地区发生的显著有感地震代入计算,与实际调查结果进行比对。最后,将模型在北京市本地化地震灾害快速评估与辅助决策系统中进行集成应用。实践应用表明,本文研究结果可以进一步提高京津冀地区地震应急服务响应能力。

    • >论文
    • 2023年山东平原M5.5地震对周围区域的应力影响

      2024, 40(2):378-388.

      摘要 (121) HTML (16151) PDF 5.77 M (163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深度剖析2023年山东平原M5.5地震对周围区域的影响,首先结合不同震源机制结果确定了本次地震的震源机制中心解: 节面Ⅰ走向124.02°、倾角72.37°、滑动角-19.54°,节面 Ⅱ 走向220.16°、倾角71.41°、滑动角-161.36°,该地震的震源机制与当地的应力场较为符合,是在当地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的一次正常能量释放,并且节面 Ⅱ 的相对剪应力和正应力的结果比节面 Ⅰ 更容易破裂,再结合该地震断层走向判断节面 Ⅱ 为本次地震的发震断层面。然后基于本次地震的破裂模型及均匀弹性半空间模型,计算此次地震对周围地区产生的地表同震位移场及水平应变场,发现震中北侧和南侧的物质向外涌出,而西侧的物质涌入震中,在发震断层附近呈现明显的走滑机制; 震中南北两侧隆升,西侧沉降; 震中西侧的面应变分布呈现压缩,南北侧呈现伸张。最后计算该地震在周围主要活动断层上产生的库伦应力变化,结果表明平原M5.5地震对沧东断裂北段、聊城—兰考断裂北段、高唐断裂、徐黑西断裂和埕西—丰二庄断裂的库伦应力变化不明显,对齐河—广饶断裂西段和临邑断裂的最大应力卸载量达到了千Pa量级,对夏口断裂和陵县—阳信断裂的库伦应力最大增加量达到百Pa量级,对沧东断裂中段的库伦应力最大增加量和卸载量均达到千Pa量级,应注意沧东断裂中段库伦应力变化较高区域的地震活动性。

    • 结合构造应力场探究地磁转换函数异常

      2024, 40(2):389-398.

      摘要 (78) HTML (16137) PDF 8.29 M (162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变化的磁场是联系区域应力场和孕震区地球物理环境信息的天然媒介,而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可以反映地下电阻率等物理信息,本研究利用有界影响估计法计算喀什地磁台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实部Ar绝对值,并使用南天山西段及西昆仑地区的震源机制解资料反演了研究区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其时序变化代表研究区应力场的变化。结合研究区应力场变化尝试探究地磁转换函数实部Ar绝对值异常对构造应力作用的响应。结果显示,当应力作用增强后,地磁转换函数在时间上出现同步或滞后的异常变化,表明应力在不断积累增强后,地下介质电阻率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感应磁场变化,因此得出应力变化是造成局部磁异常变化的影响因素之一,验证了地震前感应磁效应现象。通过研究8次中强震前应力场与地磁场转换函数变化,发现在6次中强震前均出现震前异常变化,两者在震前的变化有较好的一致性。研究还发现喀什地磁台地磁转换函数不同周期的实部Ar绝对值对不同方位的地震响应不同,可能与震源区地下介质各向异性差异有关。

    • 河北及邻区地震活动固体潮调制统计分析

      2024, 40(2):399-409.

      摘要 (87) HTML (16157) PDF 4.40 M (162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Schuster检验方法,以潮汐体应力为计算量,对河北及邻区中小地震活动受固体潮触发情况进行日尺度及月尺度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区域呈现不同的固体潮调制特征,晋冀蒙交界区域的地震活动受半月潮调制作用较为显著,冀鲁豫地区的地震活动受半日潮作用较为显著,而京津唐地区的地震活动与固体潮汐之间的相关性较小。不同区域、不同时段地震受潮汐触发的震级有所不同,同一区域不同时段、不同震级的地震活动呈现不同的固体潮调制特征。

    • 山东地震台网监测预警能力评估分析

      2024, 40(2):410-425.

      摘要 (91) HTML (16089) PDF 13.73 M (161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项目已进入试运行阶段,山东全省作为重点预警区,其预警能力直接关系山东及其周边地区的预警效能。为精确评估山东地震台网的监测预警能力,以本台网所记录到的波形数据为基础,将仪器最大概率峰值位移作为背景噪声评估指标获得山东地震台网的监测能力。在此基础上,考虑到预警时效性需求,系统评估了山东地震台网中,由125台速度计组成的测震台网、由152台加速度计组成的强震台网、由1198台烈度仪组成的烈度台网及其融合网的预警最小震级和首报时间。结果表明,山东地震台网平均监测能力达到ML0.4,最小值可达ML-0.2,最大值可达ML1.1; 测震、强震和烈度台网“三网”融合后预警最小震级、首台触发后和震后的预警时间平均值分别约为ML2.2、3s和5s,“三网”融合进行预警的策略可以满足地震预警“稳、准、快”的要求。

    • 2019年丰南4.5级地震前后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动态演化特征

      2024, 40(2):426-435.

      摘要 (68) HTML (16065) PDF 4.45 M (161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唐山及周边地区2018年4月—2020年9月连续6期的流动地磁观测资料,经过数据处理获得5期岩石圈磁场半年尺度的时空变化数据,再结合2019年12月5日丰南4.5级地震对震中附近岩石圈水平矢量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①在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动态演化过程中,丰南地震震中附近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异常出现在震前一年时期,且随着时间推移,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弱变区在空间上具有由东向西发展的演变过程。②丰南地震震中区域水平矢量模值在地震前后出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反向变化,震前半年水平矢量模值最小,丰南地震发生于水平矢量模值反向增大的过程中。③根据亚失稳理论与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变化关系,在多期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存在方向变化和弱变的区域寻找潜在的异常区,再结合异常区水平矢量模值的动态演化,或许可以作为一种识别震前震磁前兆异常信息的方法。

    • 2019年老挝MS6.0地震临震射出长波辐射变化研究

      2024, 40(2):436-446.

      摘要 (67) HTML (16091) PDF 5.79 M (162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计算2019年11月21日老挝 MS6.0 地震前后(2019年10月16日—12月15日)震中位置(19.50°N,101.35°E)的潮汐变化。发震时刻引潮力处于高相位点附近,显示引潮力的诱震作用属于典型正断层走滑作用类型。以此引潮力变化周期的各低相位点时间(10月28日、11月13日、11月27日)分别为背景,计算研究区(13°N~23°N,99°E~109°E)范围内,NOAA射出长波辐射数据产品(OLR)各引潮力周期时段长波辐射异常分布及变化。结果显示,无震时的引潮力变化的A、C周期,震中附近无OLR变化; 发震的引潮力变化B周期,该地区震前OLR仅震中发生了显著而连续异常变化过程: 在空间上OLR异常分布在老挝北部NE-SW走向的奠边府断裂带上,且与震中位置高度吻合,经历了起始增强—异常增强—峰值—减弱—发震—平静的演化过程,与岩石应力加载破裂演化即初始微动破裂—扩张破裂—应力闭锁—地震暴发—平静各阶段力学过程相同; 表明天体引潮力对达到临界状态的活跃断层有触发作用,OLR异常则是地震构造应力应变活动过程的辐射表征。

    • 阿富汗地震R/S分形特征及地震活动性分析

      2024, 40(2):447-457.

      摘要 (82) HTML (16164) PDF 2.31 M (162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地震的发生具有非线性特征,分形理论能够刻画地震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过程。本文基于R/S分析方法确定阿富汗主要地震带的分形特征,利用ARIMA模型对兴都—库什山地震带可能发生的年度最大震级进行预测。R/S分析表明,兴都—库什山地震带Hurst指数为0.9125,地震活动记忆周期为8年; 苏莱曼山地震带Hurst指数为0.7281,地震活动记忆周期为9年。兴都—库什山和苏莱曼山地震带地震活动的变化趋势与历史变化一致,且兴都—库什山地震带的趋势延续性比苏莱曼山地震带更为显著。ARIMA模型预测结果显示,2022—2026年兴都—库什山地震带可能发生的年度最大震级分别为Mb6.2、Mb6.1、Mb5.8、Mb5.8和Mb6.1。

    • 我国市县地球物理监测资源评估

      2024, 40(2):458-469.

      摘要 (91) HTML (16049) PDF 1.47 M (161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地球物理监测站网主要由GNSS、定点形变、重力、地电、地磁、地下流体六大观测站网组成,由国家站、省级站和市县站构成基本监测单元。市县站观测手段多、站点数量庞大,是地球物理监测站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摸清市县站监测资源底数、统筹利用市县监测数据,中国地震局历时2年完成了我国市县地震监测资源评估工作。基于此项工作,本文从观测环境、观测系统、数据质量和预报应用四个方面对我国市县地球物理监测资源进行简要分析,评估结果显示: 37.8%的测项评估为合格,可直接纳入国家地球物理数据库管理,47.9%的测项评估为基本合格,可纳入国家市县数据库管理,14.3%的测项评估为不合格,需要停测或者优化改造。针对评估结果,简要分析了市县监测运维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建议,为提升市县站监测质量提供参考。

    • GEF-Ⅱ地电场仪的研制及应用

      2024, 40(2):470-483.

      摘要 (82) HTML (16194) PDF 2.95 M (163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地电场观测是地球物理场观测的一种重要手段。利用ARM与FPGA技术研制了新型GEF-Ⅱ地电场观测仪,该仪器包括多通道数据采集、数字信号处理、控制与服务等几部分,具有输入阻抗大、测量精度高、短路噪声小的特点,实现了地电场的连续、自动测量,满足地震监测预测研究的需求。自2017年以来,该系统已广泛应用于我国地震监测台网中,为地震监测预测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观测数据。

    • 一种可模态分离的高分辨率频率-波数法及其工程应用

      2024, 40(2):484-502.

      摘要 (44) HTML (16044) PDF 10.82 M (161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分辨率频率-波数法是通过计算F-K谱从能量角度获取主导表面波频散信息的一种常用方法。然而,由于高模态瑞利波的能量通常低于基阶波的能量,因此难以分离多模态频散信息。本文通过建立多模态瑞利波模型,并讨论其相速度、波数和能量特性,提出一种可模态分离的高分辨率频率-波数法。通过增强F-K谱上的高模态能量,提取其多模态能量的局部极值,进而得到相速度点,对所有相速度点进行概率分布并拟合,得到多模态频散曲线。工程应用表明,改进的高分辨率频率-波数法能够较好地还原多模态瑞利波信息,通过对提取的多模态频散曲线进行联合反演,可以得到与工程钻孔结果匹配较好的剪切波速度结构。

    • >述评
    • 2024年1—3月全球地震活动述评

      2024, 40(2):503-509.

      摘要 (147) HTML (16491) PDF 2.64 M (168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中国地震台网发布的2021年以来全球5.0级以上地震数据,以季度为单位进行统计分析,重点对2024年1—3月发生的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典型地震事件开展数据分析、整理、归纳等工作,对地震造成的灾害及其影响进行汇总,并分析本季度地震活动及灾害损失的特点,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 2024年1—3月全球火山活动简报

      2024, 40(2):510-515.

      摘要 (90) HTML (16287) PDF 1.38 M (164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地震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