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28(4):335-350.
摘要:地表松散的浅层结构是造成地震场地作用、加剧强震破坏的主要因素。通过探测了解浅层结构是评估场地作用、进行场地分类、预防和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环节。地震噪声随时随地存在,其能量分布在很宽的频带范围内,故近几年地震噪声探测被广泛应用于深层和浅层结构研究。在地表浅层结构研究中,相对于主动源探测,利用地震噪声可以比较廉价地实现较深范围的探测,并适用于更多的场地。本文将概述地震噪声浅层探测的数据采集方式和几种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及其最近几年的发展趋势。
2011, 27(1):29-38.
摘要:本文基于从简单到复杂的各向同性点源模型、质心矩张量模型、有限矩张量模型和有限震源滑动分布模型4 种震源运动学模型,概述了相应的研究进展。
2011, 27(3):235-247.
摘要:根据布设在乌鲁木齐市活断层探测区内的流动宽频带地震台阵,结合区域地震台网的走时数据,利用3种不同的定位方法对新疆天山东北部地区(E85°30~88°30,N43°00~44°40)2004年8月至2005年8月发生的599个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通过比较不同方法的结果合理性,确定了适合于当地震源精定位的程序,并改善了一维地壳速度模型。结果表明:联合使用流动地震台阵和区域台网的资料,显著提高了研究区的地震定位能力,精定位后震中分布图像更加集中,展示出了天山东北部地区更为明显的与活动构造相关的条带状地震活动分布图像,除了一些与已知断层相关的地震事件外,还发现一些有待证实的活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