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2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四川地震预警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系统设计与应用

      2024, 40(4):795-804.

      关键词: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系统MQTT协议分布式服务系统
      摘要 (101)HTML (169)PDF 2.98 M (140)收藏

      摘要: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主要包含台站观测系统、数据处理系统、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系统、网络通讯系统、技术保障系统五大模块。基于四川地震预警台网实际情况,规划设计了紧急信息服务系统中发布系统的架构。本文对系统中运用的MQTT协议、HAProxy开源软件、Dubbo框架等技术进行了介绍,并以2022年芦山6.1级等地震的预警信息发布情况为例,阐述该系统在实现地震预警中的优势与作用。

    • 四川及邻区地壳流与动力特征研究

      2014, 30(4):475-489.

      关键词:四川及邻区接收函数地壳流动力特征
      摘要 (1922)HTML (0)PDF 1.32 M (3278)收藏

      摘要:利用四川地震台网区域地震台站和布设于该地区的流动地震台站的宽频带地震资料,采用接收函数反演等方法,对四川及邻区地壳流动与动力作用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地壳及上地幔速度显著高于青藏高原东缘。盆地中地壳vS 值达3. 6 ~ 3. 8km / s,上地幔vS 值为4. 5 ~ 4. 8 km / s,且地壳内无低速层,岩性上显示为刚强的地块。青藏高原东缘各台站的vS 断面最显著的特征是速度值很小,中地壳vS 平均值为3. 0 ~ 3. 4 km / s,上地幔vS 值为4. 0~ 4. 5km / s。地壳内普遍存在低速层,大部份低速层位于深度20 ~ 40km 的中地壳,在深度为10~ 20km 的上地壳及40 ~ 60km 的下地壳中,也出现少量的低速层。受印度板块向北推移的影响,青藏高原东缘在向东运动的过程中受到坚硬的四川盆地的阻挡,产生向南及南东运动。这些运动过程的产生是由于研究区受到较为复杂的力的作用。正是在这些力的作用下,青藏高原东缘成为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动强烈的地区。低速的地壳流受到刚强的四川盆地的阻挡出现拆层现象,并拆分为向上及向下的2 或3 支分流。向上的分流侵入上地壳引起地表隆升,形成陡峭的高峰。向下的分流侵入下地壳以至上地幔,使地壳加厚莫霍界面下沉。青藏高原东缘地壳流主要沿活动断裂带上分布。它从青藏高原东缘中部羌塘地块流出,主流沿北西南东的鲜水河断裂带流动,然后转向南北沿安宁河及小江断裂向南。在研究区域的北部,还有1 支北东向及东西向到龙门山的地壳流。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2条记录 跳转到GO
出版年份

您是第2859712位访问者
中国地震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请使用 Firefox、Chrome、IE10、IE11、360极速模式、搜狗极速模式、QQ极速模式等浏览器,其他浏览器不建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