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3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基于台阵的青藏高原东北缘海原-六盘山断裂带及邻区地壳结构研究

      2018, 34(3):484-497.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缘海原-六盘山断裂带及邻区接收函数地壳结构陡变带GPS速度场
      摘要 (1366)HTML (636)PDF 5.04 M (1908)收藏

      摘要:通过收集青藏高原东北缘海原-六盘山断裂带及邻区的喜马拉雅地震科学台阵112个台站的远震P波资料,并用时域迭代反褶积提取接收函数,用H-k扫描方法得到了各个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及波速比,且计算了其泊松比。结果表明,在天景山断裂带附近,地壳厚度存在急剧变化的陡变带,该陡变区域最大落差可达14km;研究区内泊松比值存在明显的横向不均一性,但是整体上都沿着GPS观测到的速度场方向递减。据此推测,在青藏高原东北缘可能存在一条以海原-六盘山断裂带为主的小规模的局部物质东流带,由于遇到稳定块体的阻挡,海原-六盘山构造区呈现为典型的挤压构造及持续的地壳缩短,这使得该构造区的地壳相对于研究区其他地区较厚,其青藏高原部分物质东移可能在天景山断裂带附近明显停滞。另外,研究区内的青藏高原东北缘弧形构造区的地壳泊松比陡变区域与5级以上的中强震对应关系较好。研究区的地壳厚度、泊松比变化特点与该区域的GPS速度场、应变场以及构造变形的变化特征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 尼泊尔8.1级地震后青藏高原NE向地震活动条带的形成及其意义

      2017, 33(2):239-247.

      关键词:尼泊尔8.1级地震青藏高原NE向地震活动条带
      摘要 (2009)HTML (473)PDF 5.65 M (2027)收藏

      摘要:针对2015年4月25日发生于印度板块北边界中段的尼泊尔8.1级地震后,青藏高原中强以上地震活动呈现NE向条带分布的现象,本文将区域地质构造动力环境和以GPS水平位移为约束的数值模拟相结合,初步分析研究了这一地震活动条带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机理;进而将其与1996年前后出现在青藏高原及东北部邻区的西藏榭通门-内蒙古包头NE向地震活动条带、以及该条带形成后强震活动由东向西的迁移状况进行比较,探讨了目前的NE向地震活动条带对未来强震活动趋势的预示意义。结果认为:尼泊尔8.1级地震后青藏高原NE向中强以上地震活动条带,是在印度板块北推挤压动力持续作用下,因青藏高原NE向构造应力加强引起的构造活动响应,并与尼泊尔大地震低角度逆冲错动和地壳介质能量传递影响有关;而未来地震趋势可能使该条带附近强震活动填空,进而使该条带东、西两侧较大范围强震活动性增强。

    • 起伏地形条件下流动重力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2013, 29(1):107-115.

      关键词:起伏地形曲化平重力场变化流动重力观测青藏高原东缘
      摘要 (2527)HTML (0)PDF 1.60 M (3607)收藏

      摘要:以地震监测为目的流动重力重复测量获取的重力年变信号通常在十几到几十微伽量级。但由于重力测点所处的地形高程不同,将空间测点直接插值得到的重力异常空间图像会叠加由于地形起伏引起的异常畸变。本文通过6面体模型定量计算了不同规模和埋深场源的地形效应;对青藏高原东缘地区测网的重力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并通过位场曲面延拓校正技术消除了地形影响。结果表明,位场曲面延拓校正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重力数据质量,有利于更准确地圈定和认识异常的空间形态特征。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3条记录 跳转到GO

您是第2863257位访问者
中国地震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请使用 Firefox、Chrome、IE10、IE11、360极速模式、搜狗极速模式、QQ极速模式等浏览器,其他浏览器不建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