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3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汶川地震前后太原盆地应力场变化特征研究

      2017, 33(1):46-55.

      关键词:汶川地震太原盆地应力场特征
      摘要 (1915)HTML (423)PDF 4.50 M (3127)收藏

      摘要:利用小震震源机制解、地震视应力、GPS测量结果等资料,对汶川地震前后太原盆地应力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对太原盆地构造应力场的影响较为显著,不仅改变了应力场的方向,也改变了应力值的大小;应力场特征由震前NNE-SSW向拉张应力的局部小区域应力场为主,转为震后NEE-SWW向挤压应力为主且接近华北地区应力场。该变化态势有利于局部应变能积累,因而可能是太原盆地中小地震活跃的诱发因素。

    • 1970年以来鲜水河断裂带地震活动特征与2014年康定MS6.3地震

      2016, 32(4):776-786.

      关键词:地震活动性鲜水河康定地应力孕震环境
      摘要 (1597)HTML (0)PDF 6.31 M (2313)收藏

      摘要:本文基于1970年以来的地震目录及四川地区4.0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资料,分析鲜水河断裂带分段(炉霍段、道符段、康定段、石棉段)的地震活动特征及研究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结合深部速度结构,探讨鲜水河断裂带上地震活动频度与龙门山断裂带地震活动的关系及康定地段6.3级地震的孕震环境。结果发现:(1)鲜水河断裂带北段和南段地震活动性存在差异,炉霍段和道孚段的地震活动频度1981年前要高于2000年后,康定段和石棉段的地震活动频度2000年以后高于1981年前;(2)分析地壳P波速度结构发现康定震区西侧川滇块体表现出低速异常,东侧表现出高速异常;(3)对构造应力场的分析结果表明龙门山断裂带主要以NW-SE向挤压为主,鲜水河断裂带构造应力场以NWW-SEE向为主。综合鲜水河断裂带应力场特征、深部速度结构、断层间的相互作用等信息推断,康定M6.3地震的发生与该地区应力积累及深部孕震环境相关,同时由于龙门山断裂带地震活动性影响,导致鲜水河断裂带康定段的能量释放。

    • 一种地应力连续测量系统的标定方法

      2015, 31(1):165-167.

      关键词:地应力连续测量方法标定渗透率地下水动力学
      摘要 (1959)HTML (0)PDF 884.72 K (3096)收藏

      摘要:在地应力连续测量方法“渗透率法”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对观测系统进行标定的方法。经对原有推导结果进行数学转换,给出了新的计算公式以及其中有关参数的测定方法。结果表明,经过标定之后,原有的连续相对测量方法可转换为抗干扰性强、灵敏度高、经济简便且物理意义确切的有效正应力连续测量方法。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3条记录 跳转到GO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地震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请使用 Firefox、Chrome、IE10、IE11、360极速模式、搜狗极速模式、QQ极速模式等浏览器,其他浏览器不建议使用!